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4、乡试 ...

  •   入贡院细思八股
      解首艺初试牛刀

      终于,八月初九到了。府学里那些准备好要下场的学生们半夜就收拾停当,在教谕的带领下往乡试的考场——杭州贡院走去。
      今年,杭州府学里能下场的学生不多,但李教谕脸上的紧张和激动却难以掩盖,因为他知道,这次的学生不在数量,而在质量:程渝如今已经是静山书院张家看重的学子,而林逸恒和顾清彦则是方于彬的关门弟子,还有两个学生虽然没他们这么出色,但也是稳扎稳打,颇有些功底,不出意外的话,今年杭州府学能出五个举人,说不定其中还有解元、经魁呢。

      就是不知道为什么,这顾清彦一直没有出现,李教谕着急的等在贡院门口,又吩咐程渝和林逸恒跟他一起留意。不用他说,林逸恒早就比他更坐立不安了。他在人群中挤来挤去,回到李教谕这边回报:“还是没有,教谕,是不是找个人去顾家打听打听?”
      他话音刚落,只见不远处有人挥着手往这边挤了过来。林逸恒双眼发亮:“清彦!我们还以为你睡过了呢!”

      顾清妍几乎一晚没睡,早早就从车外的佛寺打扮好赶了过来。好在本来就有不少外地的学子寄身在佛寺中,她和他们赶上了一辆马车,多付了车夫点钱,让他快马加鞭的把他们这些考生送到城里来了。
      自从知道顾士元真正的经济状况之后,顾清妍觉得自己不但不应该节衣缩食,反而该花的就应该多花点,反正现在顾士元是打肿了脸充胖子,在谁面前也不会说自己缺钱,而她若是不用,这钱就会都流进院子里那一家子手中!

      看着顾清妍赶了过来,林逸恒和程渝都松了口气,三个人在教谕的监督下再次整理了一番准备带进场的东西,眼看笔墨纸砚还有中午的吃食都已经万无一失,教谕才放心的送他们进了龙门。
      秋桐自然不可能跟着顾清妍前来,这回来送的还是小厮长荣。自从上次让长荣和林逸恒的小厮一起去石塔县打听消息过后,顾清妍对长荣的感觉就有点复杂。这到底是淮王给她找来的人,和林逸恒的小厮一比,长荣办起事来老练、井井有条,这固然好,但顾清妍却总希望自己可以尽少的借助淮王的力量。不过,现在她除了长荣也没有别的小厮,秋桐毕竟是个丫鬟,打听打听事情还勉强可以,其他的场合她是不能露面的,淮王的一片苦心,她还是理解的。

      而且,尽管她不信顾士元所说的徐氏生病的事,但她心里仍然很是放心不下,于是就让秋桐替她回衢州瞧瞧,万一真的没事,那乡试过后,她也不急着回家了,就好好在这里想想怎么跟顾家摊牌的事儿。
      四更一到,龙门前炮声响起,大门缓缓打开,开始唱名入场了。顾清妍、林逸恒和程渝都是衢州府人,点完杭州的考生才点到他们。考生褪去外衫,解开头发,只穿薄薄的中衣长裤接受检查。虽然那些兵士对秀才们还算敬重,但他们也查的仔仔细细,以免有人私自夹带。
      顾清妍自然紧张,不过她早已做了些准备,谁知那查她的兵士瞧了瞧她的姓名,只是象征性的翻弄了一会儿她的考篮就把她放了进去。顾清妍心中有些奇怪,但还是快步上前领了考卷,穿好衣服,看好考卷上的座号进了考场。

      还好,她分到的座号比较靠前,是玄字号舍的二号房。这贡院里一排排号房窄□□仄,如同监牢一般,顾清妍心里不禁有点打鼓,杭州的八月天热得很,要在这样的地方待上整整一天,比起写文章来更能考验人的意志。
      待她找到这玄二号房,只见对面的考生都在忙忙碌碌钉那防雨的油布。虽然这样会挡住光线,但号房只有这么巴掌大的地方,万一下雨,雨水打湿了考卷,那就万事皆休了。而钉了油布的考生则大多趴在木板上打起瞌睡来。很多人赶了不少路,顾清妍也是几乎一夜没睡,如果再不趁着这个机会稍微休息休息,第一场的七篇八股文自然文思匮乏,难以发挥出平日的本事。顾清妍深知三场重首场,首场重首艺的规矩,心想着无论如何这第一篇文章,也得写的精彩一点,方能吸引考官接着看下去啊。

      她也学着别人的样子将油布钉了,往又薄又脆的木板上一趴,一开始自是无论如何也难以入睡,后来实在疲乏,半睡半醒,却好像还做起梦来,梦中一会儿是徐家的满院榴花,一会儿是哗哗的瀑布水声,乱七八糟,让她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直到听见守着的号军连声叫唤:“相公,题目来了!”
      顾清妍猛地睁开眼,果然见一张纸递了进来,这都是提前刻好印好的。她深深吸一口气,穿越前考了一辈子的试,她深知心态重要,上来决不能着急写,必须好好考虑构思。定睛一瞧,第一题出自《大学》,并不算偏。题目是:
      十目所视(二节)。

      看来出题官把原文省略了,这也是常有的做法。连原文和注解都背不过的,来考举人还有何意义?为了更好的思考,顾清妍先把这两节和注释都写在了草稿纸上:
      这两段的原文乃是: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朱子的注释近乎白话,无非是说:人在独处的时候,也应当如同在众人面前一样,做到问心无愧,不能有任何德行有亏的事情发生。只有这样,人才能舒泰安乐。

      只要是《大学》、《中庸》中的题目,都算不上偏,因为它们是基本中的基本,字数不多,无论哪一句摘出来几乎都应该练习过了才对,但是要写的出彩,就不那么容易了。
      顾清妍思索片刻,又想到这次江浙乡试的考官,好巧不巧,此人正是余瑨的哥哥余玢,乡试主考官一般是一省的布政使邀请来的,而布政使是李崇斌之父李洺,这也就不是特别让人惊讶了。
      况且,余玢三十多岁,庶吉士出身,现任刑部主事,无论是年纪还是履历,他也都很符合各省官员挑选乡试主考的标准。拜余瑨所赐,顾清妍对余家的情况还算了解,知道他们家风严谨,她也曾经研读过余方遐和他那两个儿子的大作,知道他们和余瑨的文章不同,余瑨用辞华丽,喜欢引经据典,而他父亲和哥哥的文章则朴实方正,是那种非常正统的大儒风范。

      这对顾清妍来说比较有利,因为徐廉,方于彬也都是走学术研究路线的,他们指导学生的方针也都是宁愿用词准确,也不能为了字面上漂亮而词不达意,对于四书的基本理解要求也非常高,徐廉教学生的时候,顾清妍可都在旁边听着呢。
      她想了一会儿,决定抛弃一切华而不实的东西,直接切入主题。
      既已胸有成竹,她磨好了墨,从容落笔写出了破题:
      “观严与润之间,君子之诚意决矣。”
      紧接着,是承题:
      “夫指视之严,必不可逃,则曷若润身者之广而胖也。诚意而已,夫何疑!
      ……”

      第一篇做完,顾清妍顿觉肩上的压力轻了许多。不过,这一篇文章从构思到斟酌字句,确实也耗去了她不少的精力。下面还有两篇四书,四篇五经,她打算先做一片五经文。这次的主考是余玢,他的本经也是《礼记》,想来他会对五经文比较重视,趁着现在自己精力还算不错,而且头脑清楚,她打算把五经文的第一篇好好琢磨琢磨。
      下午刚到,已经有人开始交卷了。房门处鸣起炮来,这叫做“放头牌”。顾清妍七篇文章都已做好,只是还在细细勘磨,一来她不像那些考生,外面都有焦灼等待着他们的家人。二来这场考试是三场的重中之重,她宁可仔细检查清楚,确保万无一失,也无需去抢做头一批出场的人。

      约莫又过了大半个时辰,顾清妍已把七篇文章都反复读过,确保没有什么错字,遗漏,也不曾触犯什么本朝忌讳,方才起身决定交卷。她刚站起身来,忽然间后面那排走来一个熟悉的身影。原来林逸恒也写完了,一脸如释重负的样子,正提着考篮往外走呢。他看见顾清妍,脸上满是欢喜之色,却碍于两人仍在考场之中,也不敢多话,等他们一出了贡院,他马上拉着顾清妍道:“清彦,你……”他本来想问顾清妍答的如何,但一看顾清妍已经有些疲倦,便话音一转:“清彦,你这几日都去哪儿了?也不在府学,我看你怎么比在山上时更清瘦了,难道顾家没好好招待你吗?”
      乡试将近,府学里家在杭州,或者杭州有亲戚的学子自然回到家中,养精蓄锐,吃的更丰盛,休息也更好些,林逸恒本来以为顾清妍因此去了顾家,却发现她好像根本没有吃好睡好似的。不仅有些担忧:“清彦,我看你还不如住回府学……”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4章 乡试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