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 2 章 ...

  •   次日早上,仲和和阿桐起身用了早饭,拜别了楚夫人,林管事将他们送到了码头,仲连已经等在那里。林管事将仲和昨日给林夫人的布钱袋交给他,“木兄弟,这是你该得的工钱。船资已付,你们上船即可。阿桐,保重!”阿桐欠身一礼道:“林叔保重!”山高路远,只怕难有再见之日。阿桐手中捏着林叔刚刚塞给自己的一个荷包,他终究还是怕自己以后吃苦。

      船缓缓离岸,阿桐站在船尾看着林叔的背影远去,自己也要与这永安城告别了,从十岁被卖到这里,阿桐在楚家度过了八年光阴,现在要走向另一片天地了。阿桐回过身来,发现仲和一直站在身后给自己挡风,这个憨汉子!阿桐扬起嘴角笑了,“阿和,我们进去里面,外面风大。”仲和点头,水上风大,阿桐这么瘦,他还真担心她会冻到,两人一前一后进了船舱坐下了。

      仲连心中不知是什么滋味,虽然不看好仲和这个婚事,但看到仲和娶了个落落大方的美丽女子,心里又有些酸酸的。从小仲和样样不如自己,什么都靠自己帮着,现在却娶到了这样一个美娇娘,而自己却还是孤身一人,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娶妻成家呢!

      灵江上风浪不小,越近海越是如此,阿桐吐的一塌糊涂,把仲和急的团团转,后来还是船家给了两片姜片,让她含在嘴里才慢慢好了起来。仲连看仲和给阿桐端茶送水的紧张样,果然自己想的没错,仲和娶了个小姐回家伺候,真是自己给自己找事!

      船在江上行了两日才靠了岸,阿桐终于踏上了陆地,人还是有些晕乎乎的,仲和问:“阿桐,你还好吗?”阿桐点点头,虚弱的说:“我没事,我们回家吧。”仲连对她说:“弟妹,灵江码头到我们村还有三里路,你能走吗?”阿桐还未回答,仲和就弯下身子背起她,“我背你回去。”阿桐想说不用,自己可以走,但一阵天旋地转哪里说的出话来?只能无力的伏在阿和背上由他背着向村里走去。仲连摇摇头叹口气跟在他们后面。

      阿桐在阿和背上迷迷糊糊的睡着了,这两日在船上几乎没有睡着觉,这会儿沉沉的睡了过去,等醒过来,已经是第二天早上了。阿桐睁开眼,大吃了一惊,这里是什么地方?四壁是黄泥墙,屋顶铺着茅草,身下是张简陋的木床,除此之外,屋里空空的什么也没有,身上盖的是一床硬邦邦的薄棉被,土布被面洗的发白,不过挺干净,闻着还有日头晒过的味道,应该是新换的。定了定心神才想起自己跟着仲和回乡了,这应该就是家里了。

      屋外传来一个少女的声音,“哥,我去赶海了,稀饭热在锅里,等嫂子醒了你端给她喝。”这应该就是阿和的妹妹小艾了。仲和应道:“我知道了。下滩涂小心些,早点回来,天冷了。”小艾应道:“嗳。”下海去了。

      阿桐起身掀开被子,一股寒气扑来,连忙跺了跺脚,往手中哈了一口热气。一出门,咸湿的海风迎面而来,虽不像永安城里的北风刺骨,但也寒气逼人。眼前俯瞰着一个海湾,自家原来坐落在正对着海湾的山坡上。四下看看,这渔村整个就建在这座山坡上,依山建了几十座黄泥房,多和自家一样是茅屋顶,只见到一两座粗瓦屋顶。

      仲和正在劈柴,见她出来,高兴的说:“阿桐,你醒了!”起身到灶间给她端热水,阿桐忙跟了过去,哪能老让阿和照顾自己?灶间在屋子一侧,也是间黄泥房,里面有个土灶,灶上支着一口铁锅,房子一角放着一只缺了口的大水缸,仲和从铁锅里舀了些热水出来,掺了些冷水在木盆里,试了试水温才递给阿桐,“给。”阿桐心里暖暖的,接过水盆,梳洗好。阿和已经盛好了稀饭,“小艾做的地瓜稀饭。”阿和把饭碗放在饭桌上,端起阿桐的洗脸水到屋后倒在地里。阿桐看着他做,知道怎么做了,下回就可以自己来了。

      阿桐端起碗喝了口稀饭,清甜的地瓜味,“小艾的手艺真好!”阿桐一口一口把稀饭喝了干净,仲和见她吃的惯自家的稀饭,很是高兴。端起饭碗要去洗,阿桐却拉住了他,“阿和,我来,你告诉我在哪里洗就好。”阿和见她坚持,便带她到灶房后,一个木盆放在屋檐下,里面已经有两副碗筷,“碗在这里洗,水在屋里的水缸里舀。”阿桐舀了水蹲下身子洗起碗来,屋后是块菜地,大约两三丈宽,三四丈长,现在地里零星还有些青菜,雪里蕻,菠菜什么的。屋檐下还放着一间木头拼的鸡舍,没有见到鸡,也不知是不是到外面觅食去了。

      阿桐洗完碗学着阿和的样子把水倒到地里。把碗筷放回灶间的饭桌上,这灶间里连个橱柜都没有,仅有的五副碗筷就放在饭桌上。盐罐子就放在灶台上,除此之外也没什么调味料了。虽然简陋,灶间里没有积灰,收拾的挺干净。仲和劈好柴,把柴捧过来垛在炉灶前,“阿桐,洗好了?” 阿桐过去帮他把柴堆好。“阿和,家里的粮食都放在哪里?”

      阿和见她问起,带她转到屋后,紧挨着灶间还有一个小间,里面有一只米缸,盛着些稻谷,米缸上方悬着根麻绳,上面挂着两把米面,还有些菜干,鱼干,屋角堆着一堆地瓜,这就是这家里全部的粮食了。阿桐舒了口气,还好,不是马上就要断了粮。阿和怕阿桐担心没饭吃,忙说道:“这次去永安城挣了有一两银子呢,你放心,够我们吃一阵了。”阿桐笑吟吟的点了点头,“嗯!”阿和看到她的笑容更高兴了。

      “我去挑水,你在家里歇歇。小艾去赶海了,待会儿就回来了。她很乖,你一定能和她处的来。”阿和挑起放在角落里的水桶,阿桐忙说:“我和你一起去。我想到处看看认认路。”阿和听她这么说便带着她一起走了。挑水的地方在山后的一条小河里,仲和的家在半山腰,出了村子沿着山路走了大约一刻钟,就听到了水流声,眼前出现了一条鹅卵石铺底的小河,两三丈宽,河水从山上流下来,近岸处结了层薄冰。

      仲和打碎薄冰,打满了两桶水,指着山下沿着小河两岸铺开的农田说,“村里人的田地都在那里,我们家也有一亩田,就在那边。”一大片农田,阿桐看不出他指的是哪块,不过也不着急,等春天耕种时过去看了就知道了。“这条河可是我们村的命根子,喝水煮饭,洗衣,灌溉农田都靠它了。”仲和说道。

      回去的路上,仲和对阿桐说:“我们这里山上没什么东西,连野兔都难找,不过到了春天会开上一山的映山红,红的,紫的,很好看。”阿桐不由想象着山上开遍映山红的样子,一定非常美!

      回到家,仲和把水倒在灶间的水缸里,不过装满了小半缸水,“阿桐,你在家歇着,我还要再跑两趟。”说着挑起担子又往小河去了。阿桐才知道原来这里用水如此不易,以后自己可要省着点用。这么重的担子来回三四趟才能挑满一缸水,用起来水却下去的很快。

      阿桐回到屋里,把自己的包袱收拾出来,包袱里装着自己几身换洗衣裳,针线包,铜手炉,这些年存下的月钱和几样首饰,还有就是林叔塞给她的那个荷包。这屋里空落落的除了一张床什么也没有,床头上挂着三四件仲和的布褂和裤子,看来就是他全部的衣物了。阿桐想起屋后有个稻草垛子,起身去抽了些稻草,清了清稻秆,编了起来。等仲和回来时,阿桐已经编了个底了。

      “阿桐,你在编什么?”仲和好奇的问。阿桐笑着回答:“编个草匣子,放些零碎的东西。”仲和看她熟练的编着稻草,阿桐手真巧!仲和把水倒入水缸,还得再跑两趟才能装满水缸。

      等仲和挑满水缸里的水,阿桐手中一只两尺长,尺把宽高的稻草匣子成形了,仲和惊喜的说:“阿桐你这草匣子编的可真好看!”阿桐笑道:“还缺个盖子。编好盖子才算是做好了。”说着起身去后院又抽了些稻草来编起来。仲和还要趁着山上没被大雪封路去捡些柴来,和阿桐交待了一声就拿了根扁担和稻草绳上山去了。

      阿桐编好了草匣盖,盖到匣子上,正正好,自己许久没有编草了,这手艺居然还没忘了,真是侥幸。阿桐把草匣拿到屋里,把包袱里零碎的针线包,头梳,剪子等东西放了进去,规整好。衣服什么先叠在一边,等置办了衣柜再说。正收拾着,听到院子里进了人来,阿桐出来一看,一名渔家少女正把背篓摘下,靠在灶间前的屋檐下。看到阿桐,那少女微笑着说:“嫂子,你起来了!”想来便是小艾了,只见她瓜子脸,大大的眼睛,高挺的鼻子,端的是个美人胚子,只可惜右脸上长了个黑色的赘瘤,让人心生惋惜。

      阿桐笑着点点头,问道:“小艾你赶海才回来?”小艾见阿桐果然如哥哥描述的那么温柔可亲,高兴的说:“今日潮落的低,海货多,多捡了些时候。我还带了些弹涂鱼回来,你吃过吗?”小艾脱下满是淤泥的草鞋,一双脚已经冻的通红。阿桐见她舀了些冷水就要洗脚,忙道:“别用冷水,女孩儿家可不能冻着!”说着去锅里舀水,虽然已经不怎么热,但也有些温度,好过冰冷的河水。

      阿桐让小艾坐在凳子上,把洗脚水端到她跟前,看着她红肿的像萝卜似的腿脚和手指,阿桐心疼的眼眶一红,“小艾,天这么冷了,你别下海了。冻伤了自己不值得!”小艾见阿桐心疼自己,心里感动,“嫂子,不碍事的,我们渔家女哪个不是这样?冬天也不是天天下海的,今日是大潮才去的。”说着想起什么,从腰间掏出十五个铜钱,交给阿桐,“这是今日捡的海货换的钱,嫂子您收着吧。”

      阿桐没有推辞,接过了钱,等小艾洗净手脚,从她的屋里拿了她的布鞋来给她穿上,因为脚冻的红肿,布鞋都套不上了,只能是拖着。阿桐见小艾身上衣衫单薄,回屋拿了一件自己的袄子给她套上,小艾的身量比她小,袄子套在她身上还有些空荡荡的。小艾原不肯要,但见阿桐眼眶红红的又要落泪的样子,才穿上了袄子,安慰她说:“嫂子,我没事的,年年都是这样,开了春就好了。”说着用洗脚水把草鞋冲去淤泥,在屋檐下晾好。倒去洗脚水,又把背篓里的弹涂鱼倒到了木盆中,还有一大把海带。

      阿桐看着那些黑不溜秋的小鱼鼓着腮帮子在木盆里,问小艾:“这鱼怎么吃啊?”小艾说:“洗净清煮了就很鲜的。讲究的人家会加些黄酒红糖,听说很补身子。”阿桐问小艾:“你今日就是抓了弹涂鱼去买吗?”小艾笑着说:“今日滩涂上弹涂鱼不少,卖了一半,留了一半。还捡了十斤毛蚬。”

      阿桐听她说摸了这么多海货,只换回十五个铜钱,惊讶的问:“这些海货都是卖给谁呢?”小艾说:“每个月大潮时有海货贩子到村里收,村里人都去捡的。平时也有海货贩子在十里亭那边,走不到一刻钟就到了。”阿桐心想难怪今日没有碰见村里人,原来都去捡海货了。只是辛苦半天,脚都冻成这样,也就只能换回这么点钱,渔民的生活真是苦!

      小艾却很满足,哥哥说嫂子以前是在大户人家的,却愿意嫁到这个穷家里来,小艾只想对她好一些。所以弹涂鱼价虽高,小艾还是留了一半下来给嫂子尝尝。小艾把海带用清水洗净,挂在了檐下的草绳上,今天晚上煮一条,剩下的十几条留着慢慢吃。再过二十几日就过年了,也该存些过年的年货了。

      阿桐学着小艾的样子把海带一条条挂起来,阿桐吃过干海带,却是第一次见到新鲜的海带,带着大海特有的咸腥的味道。“小艾,海滩上海带多吗?”阿桐好奇的问。小艾说:“嗯,海带挺多的,价也贱,十斤干海带才能换一个铜钱呢。”阿桐虽然知道海带不是稀罕物,在永安城里也不算稀奇,但也没想到渔民卖海带居然这么不值钱。

      海湾里潮水已经涨了上来,白浪一层层推了上来,一浪高过一浪,那波涛汹涌的涨潮声传到自家也清晰可闻。“小艾,村里人出海打鱼吗?”阿桐问。小艾点头,“天暖了,风浪不大才能出海。现在水寒,风浪又大,出不了海。”

      阿桐问:“我们家也有船吗?”小艾回答说:“我们家和几个本家亲戚合着用一艘渔船,仲连哥,仲启哥还有小叔家。出海也都是一起出的。”

      “小艾,你跟渔船出过海吗?”阿桐好奇极了,海上是怎样一副模样呢?小艾笑着说:“船上不许女人上的,更别说出海了。”还有这样的规矩?不过自己这次在灵江上都吐成那样,更别说是到海上了,横竖这辈子是与船无缘了。

      阿桐又编起草匣子,是给小艾的。这次编的是个圆形的匣子,匣子不大,很快就成了形。小艾一边搓着草绳,一边看着嫂子编草匣子,看到圆圆的匣子做好了,又平整又结实,高兴的捧着匣子左右上下的看。“嫂子,稻草能编出这么好看的匣子!”阿桐没想到小时候学会的编草手艺过了这么多年还能让小艾这么高兴。

      “稻草可以编许多东西呢。草帽,蒲扇,草垫子,暖罩子都能编,你想学吗?我可以教你啊。”阿桐笑着对小艾说。小艾连连点头,“要学的,嫂子你教我吧。暖罩子是什么?”阿桐解释道:“暖罩子有好多种,放饭桶的,放茶壶的。用稻草编的厚厚的,能让饭菜和茶水好久都不凉掉。”小艾听了眼睛一亮,“嫂子你能教我编这个吗?”阿桐说:“好啊,我就先教你编这个吧。”暖罩子用的稻草多,阿桐和小艾去屋后抱了两大捧稻草来。

      仲和背着一大捆柴回到家,看到阿桐和小艾有说有笑的编着稻草,顿时咧开嘴笑了。他劈着柴听着阿桐指点小艾如何编草,阿桐来了,小艾的话都多了起来,家里不像以前那样冷清了,仲和乐呵呵的把柴都劈好了。

      到了做晚饭的时辰,阿桐和小艾一起去灶间做了饭,蒸了地瓜饭,做了个海带汤,烧了弹涂鱼,已经是这个家里难得的盛宴了。家里只有一口铁锅,阿桐明白小艾为什么要先学放饭桶的暖罩子了:饭蒸好要腾出锅来做菜,饭桶虽然是放在灶台上,可是这么冷的天,等到菜烧出来,饭也差不多凉了。吃完饭收拾好,阿桐就和小艾一起把暖罩子给编了出来。小艾摸着厚实的暖罩子,这可真是个好办法!明天就可以把饭桶放在里面试试了。

      天黑了,海风呼啸,海浪声不断,外面漆黑一片,偶尔见到几户人家透出一点昏黄的灯光。为了她们赶制暖罩子,仲和也点起了油灯,这里的油灯用的多是海鱼肚上的鱼油,点了灯,满屋子的鱼腥味,阿桐很不习惯,但也知道就是这样的油灯也不是日日能点的呢。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