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我从地狱爬回来 ...

  •   开这篇文的时候,应该是18年年尾12月上旬,当时真有一则新闻“全世界第一例修改基因序列防艾滋的婴儿出生”。

      刚看到这则新闻时,网友都认为只是一则恶搞,和许多我们曾经看到的三流小报猎奇套路一样。可在新闻报道的那个下午被证实后,那几天铺天盖地都是人们对之声讨的声音。
      这中间的各种议论作者在此不赘述。

      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创作了《地狱》这篇文。不是为了说明什么,只是为了启发,为了不去忘却。当时的想法是,无论当时讨论得多轰轰烈烈,事后总是不了了之。
      是的,当时已经挖到相关人员的从医资格,该项目如何审批通过,当事人逃到美国,美国当局又如何应对。但至多两星期,这件事不了了之,既没有当时慷慨陈词的激烈,也没给大众一个交待。似乎只要吃瓜群众一散,这幕戏就落幕了,躲过风头的某些人该做什么继续做什么。

      人类一直是健忘的。

      *
      采用网文最常用的“大逃杀”写法是没法,好吧,也是作者没信心。
      如果一开始上来就陈篇说概念、说伦理,或许大多数读者都会被吓跑,这是为了符合当下网文的发展模式。
      即便是如此,作者也在写文的过程中慢慢引入各种概念。这是作者过去的经验,太理论性的东西读者不爱看,小说是在讲故事,要想“阳春白雪”则直接去写学术论文去——这也是作者对许多考据党想说的,要辩证来看考据这个问题。
      作者出道是写古言,曾经有过这么一个阶段:古言写文只说要“靠谱”,要考据。辩证地看问题就是,有一定事实依据、古代常识地写文是好事,但另一方面,过度考据,真的就让古言成了“古板言情”。按照这一类过度考据的思想,凡事但说历史上真实如何,则直接去棺材里叫古人复活写一篇言情文才能叫做佳作。

      这就不是文学创作了。

      科幻也是一样的。我觉得只要不是过度的硬伤,比如那些盖不住牛顿棺材板的科幻(= =)。

      *
      作者早年是个网瘾少女,玩各种游戏。
      除了文中一直提到的□□,作者也同样受到《血源诅咒》和《尼尔机械纪元》的影响。
      印象里最深刻的是尼尔的结局“你愿意用你所有的存档去为一个陌生人去挡子弹吗?就算你帮了这个人,你也可能不会被感谢,你的这种行为,可能会被说是伪善。即使这样,你也愿意去拯救吗?”
      结果出乎意料却又让人感动,数不清的人贡献出了他们连打了几十个小时的存档去为一个陌生人挡子弹。
      你可以说着只是游戏公司的一个噱头,也可以说着只是个虚拟游戏,所以大家才这样做,只是伪善而已。

      或许这对没玩过这个系列的人来说感触不深,作者是看着尼尔这个系列过来的,之前就是喜欢因为,尼尔被戏称为“买音乐专辑送游戏”,前作被许多人吹捧的时候,作者并不是很喜欢,觉得尼尔就是个在说,啊,人类真TM丑恶啊,人类真是卑微又丑陋的生物。挖深度不等于说就一定要批判人类的劣根性= =

      但直到第三作这个结局,突然就升华了。
      它让我觉得这个世界还是存在着爱与阳光。

      *
      说一下辩证。
      我很讨厌极端的思路,即便是教育普及,从小辩证教到大,人们依旧喜欢极左或者极右。

      小时候我们被教导极善,“施与”是高尚的,得到则是羞愧的,则全世界都只赠与东西给他人,又谁去接受这些馈赠呢?
      后来,我们批评过度的善良,有个词“圣母”,网络环境中已经成了贬义词。

      一定程度上要肯定,这样的批评是对过去“极善”的纠正,但人们依旧喜欢走极端,矫枉过正的事太常见了。

      批评“圣母”则否定一切的善良,似乎主角只有一路冷血杀到底才算是果断优秀的好主角,一个个跑出来都是千篇一律的冰雕脸,手上没几条人命都不好意思争主角。
      挖深度,则一定要说人类的劣根性,人性的悲哀之类的话题。然后在这样“丑恶”的社会里,主角杀出一条血路……这就是爽文。

      能够理解现代人生活压力大,网文也就是写一些大家平时不敢做但隐晦的想法,不过这样毫无意义,激素过后依旧是要面对现实世界,廉价兴奋剂上瘾后更会对现实世界的判断出现差错。

      说一个自己中二时的例子,作者菌少女时代酷爱看宅斗文,怎么怼坏亲戚,那个年代的文能干的女主都是嘴炮,一个个炮仗一样怼人的才叫“厉害”,张牙舞爪,不顺着女主的意思就要被怼,文下读者也不容许女主受一星半点的委屈。
      那时还小,就用宅斗文的套路去怼一个不太好的亲戚……结果可想而知,回家作者菌就被爹妈收拾了_(:з」∠)_

      网文除了发酵这些浮躁情绪外,我想也可以是有思想的,虽然很难,嗯,作者们都要洽饭的。所以我一直感谢我的读者,是我的读者让我幸运得写出自己想写的东西。特别是写《地狱》这篇文的时候,哎,这年头女主不被喷个几次都不正常。隐忍叫懦弱,讲道理叫圣母。
      被喷多了也生气,所以《魔女》这篇文准备皮一下。
      反正总有那么些人喜欢喷女主,嗯,坏心眼的作者就trick一下,很想看到某些人发现骂了半天的“女主”其实是……嗯,会有什么表情。

      *
      还是要再次强调辩证。
      哎,在作者读书的那个年代,写高考作文,我们那个地方的卷子,只要求在结尾之前来那么一句“同时,辩证得来说/从另一方面来看”之类的关键词,嗯,你这一部分分数就有了,属于升华过了。
      老师对我们说的是,别多写,辩证就是两面不讨好。

      到社会之后,对这一点真是体会深刻。

      *
      本文虽然都是在写科幻,什么人工智能,有时写点医学,有时写点生物,有时写点心理学,但主要的东西还是哲学。
      不到社会之前,一直对哲学没什么好感。感觉就像一群老夫子在掉书袋,普通大学的哲学系=没工作。

      不过作者菌倒是对心理学很喜欢,从小就爱看心理学书籍。记得我第一本心理学科普书是《神秘的催眠术》,说的是心里暗示和催眠。第二本看的是《梦的解析》,咋说呢,很多人都批评,因为老弗说得太直白了,一点遮羞布都不给人类留,当然也有各种他自己做人的原因。但那么多年过去了,老弗大概可以叉腰说一句“呵呵,你们还在炒我的冷饭”。
      现代心理学里有几个理论,在我看来就是老弗的冷饭,嗯,用更为体面的方法包装一下端出来给人看。

      大学里选修,有一段时间相当沉迷于“投射机制”。我讨厌说什么爱啊包容啊治愈啊唱唱赞歌做点“正面暗示”就拯救一个人的玄学,却喜欢这部分有理有据的东西。
      再后来,我猜测领导心理,和领导对峙,模拟人的心理、对话,这些实践经验让我发现,咦,我在心理学中最喜欢的那一部分好像和哲学很像啊?

      我喜欢的那些东西原来只是哲学世界里的一滴水。

      打个比方,我和领导对峙,心理学会告诉你,想他所想,换位思考;哲学不断会告诉你,这件事上有你和你领导两个面,它还会告诉你有多个面,即你的同事们怎么想,老板怎么想,传到外界去影响如何。
      有一天我起床刷着牙,我妈冲进厕所,不知为了啥鸡毛蒜皮两人争了起来,我突然就想到,放我们两人之间是各说各有理,如果这事放上帝视角,则是“某大龄女儿刷牙时和母亲争执”,想起自己嘴里一嘴泡沫的样子,然后我就笑场了。

      *
      同样,文内女主纠结自己人格的问题,我不让她一步到位去超脱,或许是我想借她的嘴来说明事物都在运动的理论。
      用心理学当然也能有一大通理论,然后证明出女主就是自己,和她姐的人格无关,但用哲学就是一句话“人没法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忒休斯之船之所以会成为一个经典的问题,就是因为大家没看到事物是运动的。人其实也是时时刻刻在改变,细胞在更新换代,思想上十岁和二十岁是不同的,三十岁和四十岁也不同。人的内心是敏感又易变,可能因为青春期被孤立而变得孤僻,也可能因为遇到一个好老师好朋友被改变。

      *
      除了用到忒休斯之船,本文还用到了“缸中大脑”“火车疯子”“囚徒悖论”这些个实验模型。嗯,哲学是挺好玩的,与其说最后是女主想学哲学,倒不如说是作者本人很喜欢哲学呢。

      *
      最后一章女主脱困而出的几段话,除了用到医龙的歌词外还用到了血源诅咒的台词,嗯,算个小彩蛋吧,想了很久,哎,网文作者就怕被说“借鉴致敬”,但我想我全篇文和那些都没关系,坦坦荡荡就写了。
      文中所有有原型有出处的我都作了标注。

      当然还有一句话,原本女主醒来前听到系统们最后的一句呢喃声“神爱世人,因为神这样爱世界”想了想,还是删掉了,宗教意味太浓了。

      *
      关于创造物是否爱造物主?

      近些年来,关于人工智能机器人、修改基因序列的人造人之类的科幻片层出不穷,大多数都是只能机器人们如何欺骗人类,最后灭绝人类称霸世界的故事。
      怎么说呢,作者不是个下结论的人,下结论的要被打死,所以就做个“产婆”,让大家产生自己的想法。

      有担忧是好事,就像对于外星人的态度,能想到“黑暗森林法则”很好,防人之心不可无。虽然这个理论依旧有很多人在说“外星人文明程度比我们高,图我们什么”。

      早些年对于智能机器人的作品,大多数都是宅男向作品,什么“完美女机器人爱上宅男矮挫胖”,哎,看了都替美女机器人心疼,好好一朵鲜花插在……
      总之那时期的作品,机器人都是忠心不二。还有星战中的一些机器人,同样是人类的好战力。
      却都只是奴仆。

      《终结者》系列提供了一个思路,我反而喜欢这个作品,无论是天网还是反派机器人、主角机器人,都是有血有肉的,他们更像是人,而不是奴仆。

      那么创造物会爱人类吗?
      我还是要说,辩证来看,就像人类也有各种成分。

      不过《地狱》这篇文主要还是受到《尼尔机械纪元》的影响,《尼尔》中机器人那样生动地在模仿人类,虽然人类早就灭绝了……
      为什么一定要模仿人类?

      我记得前几天看过一篇关于生命产生自我意识的科普,有机生命体产生自我意识本身就是奇迹,或许因为我们早就习惯这一切,所以习以为常。
      那么那些机械生命产生自我意识,也不能说是离谱。

      *
      最后说下几个主角人物的结局。

      正如我所说的,这样的文中,作者不写角色的命运反而是件好事。其实写到最后,已经觉得这些人的命运已经与这篇文没多大关系了。
      个人命运比起这些格局来说,显得太渺小了。这也是科幻文能带给我们的东西,后续引发的思考甚至能改变人的观念。

      除了文内介绍过的《禁区》这个作品(说人不应该窥探他人的内心),还要说到子嗣的概念,这是《来自新世界》给我的启发。这篇科幻文中写了一个活了两百七十年的老妪,她见到了她的第十世孙,然而她坦言没什么感情,十代人就是二的十次方分之一,就是1024分之一,这个血液已经稀薄到没什么意义了。
      当时真是挺震撼的,感觉说什么传承,真有些可笑,像是只有父没有母,有些能传几百年的家族,祖宗和后代有什么关系?
      清朝十二帝,人们硬要从画像上找他们的相似之处的话,我只能说,嗯,真难得,那么多年来画师的画风都挺像呵。

      言归正传,说几个主角。
      男主肯定是有过错的,人长大了就要承担自己的责任,给他关个二十年不觉过分。他是一个成熟的人,有自己的思想,在通过女主的帮助下,承诺不会放弃,那就是真的不会放弃了,哪怕将来的出路很难。但作为作者,又不知道为啥对他充满信心,总觉得这个人只要不是将来突然生大病死了,还将是个人物。
      女主也不想说了,她长大了,过去的经历对于她来说是成长的磨刀石,她已经有了能力有了担当,将来无论发生什么事,她都能自己处理,又有什么不好?

      结局是开放性的结局,可能的集中思考作者也说了。
      “梦中梦”的理论现在差不多烂大街了,不过完结前作者也有了同样的经历。
      因为发烧,睡得迷迷糊糊,时不时肌肉酸疼疼醒,做着一个连续的梦,梦里好像在参加一个大逃杀,过了一轮,像是醒过来,在迷迷糊糊睡着又是下一个逃杀……

      能想到的也就这些了。
      写完这篇文,作者也要去考试了,┗|`O′|┛嗷~~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章 我从地狱爬回来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