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一章 ...

  •   闻名遐迩的丝绸之路,河西走廊是它最重要的通道。在这个通道上,有一古老的重镇——武威。
      说起武威,现在中国一个地处西北的五线城市,许多人也许并不知道和了解。但武威曾出土过一件轰动世界文物。说起这一物件,恐怕绝大多数国人甚至老外都应该非常熟悉。它就是做为中国文化旅游标志的大名鼎鼎的《铜奔马》或叫《马踏飞燕》。正所谓母以子贵,这一宝物也把武威带进了著名的文化旅游名城的行列。
      据说这《铜奔马》是一九六九年当地村民在雷台这个地方挖防空洞时挖出的。现在,在武威市有保护的非常好的雷台遗址,已成为了一个著名的观光旅游景点。就像武威的名吃《三套车》,到武威是必吃必看的地方。不吃《三套车》,不参观雷台,你都不好意思对别人说自己曾到此一游。而且,当地政府和企业还用雷台这个响亮的名字酿造了一款白酒《雷台酒》,希望来此旅游的客人做为当地特产带回去送亲戚朋友。
      提到《铜奔马》这段往事,就不得不说到一个人。此君姓董名汉文,他当时正在武威文化局工作,就是他奉命把《铜奔马》送到省里的,(这个事是作者为故事需要而虚构的,如对真实人员有所冒犯,还请谅解)。这才有了后来被慧眼识珠的郭沫若老先生的发现和举荐而一举成名。也正因为送宝有功,也由此奠定了董汉文的进阶之路,他由当时的一个小职员,一步一步终于做到了市文化局的副职局长。当然,这中间也是一路坎坷。这里就省略不说了。
      董汉文四十年代出生在由于战乱而家道中落的一个老书香门第,他的祖上在当地也算是名门望族富甲一方。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前交代一下董汉文的父亲。 在当地,董老先生可是非常著名的民主进步人士。在解放武威时做了不少的工作,有很大的贡献。解放后当过市政协第一、二、三届委员。正是有这种背景,所以,后来的许多运动对董家后人影响都不是很大,而且,对他们以后的发展还有很大的助益。
      由于从小受家学的影响和熏染,董汉文身上自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书生气息。在加上新中国成立后,他在省城兰州读书,接受了现代教育,自然是中西文化兼备。他学成毕业后,听家命,重回故乡。由于他从小读过四书五经、诸子百家之类,有一点古文化根基,被分配到区文化局工作。
      董汉文长的相貌清俊、身材高瘦,玉树临风,文质彬彬的自有一种与生俱来的风流倜傥的气质。小时候,老太爷请当地有名的相士大师为他算命。大师看了他的命格,说他相貌清奇、命带三官、面现桃花,将来必定高官厚禄大富大贵,妻妾成群儿孙满堂。骗的老太爷高兴,赏了不少卦金。不管大师算的准不准,但董汉文确实挺招女生喜欢的。当时,在学校招蜂引蝶的也是一号情种,只是生不逢时而已。如果在过去,谁敢说他不会左拥右抱有三妻四妾。
      就在《铜奔马》出土那年,董汉文先生喜结良缘,娶妻张氏。董张氏原名张慧君,虽不是名门望族出身算不得大家闺秀,但也是小家碧玉。长的极温柔可人,且性情贤淑,还上过学堂,能识文断字。她身材五短,但脸却极其精致,口鼻小巧挺直,明眸善睐,齿白纯红。但是,这还不是重点,最让人惊讶称奇的却是她长得哪一身好皮肤,真是白净粉嫩吹弹可破,活脱脱一个江南美人出塞的昭君。在西北高原这风沙满天、干旱严酷之地,有如此肤色,真是造化的奇迹。由于地域原因,那个年代,西北的女人大都皮肤黝黑粗燥,外加醒目的红脸蛋,仿佛化妆时涂上腮红。鲜有白净细腻的。
      董汉文抱得美人归,如获至宝。自此,小夫妻新婚燕尔、琴瑟和鸣、如胶似漆、浓情似火、夜夜欢娱,恨不得日日趴在对方身上不肯下来。
      六七十年代的时候,国家还很穷,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极其匮乏。特别是晚上,几乎没有什么娱乐消遣打发无聊的漫漫长夜。所以,只能早早上床,做夫妻鱼水游戏。那时候,不讲计划生育,避孕条件也不具备。各家基本上都是子女成排,儿孙满堂,一家有五七八个孩子都是正常,独生子女反而不正常了。也就是是哪十几二十几年,中国入口增速最快,今天的人口红利,就是那个时候生产的。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董汉文俩人结婚刚满一年,张慧君便诞下一子。小儿出生时,双拳紧握,哭声洪亮。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他刚从娘肚子出来,便一尿冲天。让接生的大夫都大呼稀奇。小儿又白又胖,个体硕大。称了要有八斤多重。哪个年代,这算得是巨婴。为了生他,柔弱的张慧君足足折腾了两天两夜,痛的死去活来,鬼门关险些走了一遭。但是,见孩子平安降生,又如此漂亮硕大,全家人高兴地合不拢嘴。知道董家添丁加口,得长门长孙,亲戚朋友都前来道喜,见这孩子长相,纷纷夸赞小儿长得好,随了爹妈,长大必成大器。从此,董汉文懵懵懂懂的成了别人的爸爸。
      这张慧君的肚子也是争气,就像一个优秀的造人工厂,十多年功夫,便连续生了三男二女五个孩子。
      董汉文的理想中,子女们都应该象他一样胸有大志。文能治国,武能安(A)邦(B),成为栋梁之才。所以,在为孩子取名时,便把这理想寄寓在名字里。于是,大儿子便取名董一文,既文能治国。二儿子取名董一武,既武能安(A)邦(B)。
      两个女儿,老大取名董依娴,老二取名董依淑。意思是女孩子不必要象男孩子一样治国安(A)邦(B)。但是,一定要端庄贤淑,以相夫教子齐家。齐家犹如治国。原本,姊妹俩也是用一字,后张慧君说一用在女孩子身上不好,坚决反对,才改成谐音依字。其实,董汉文本来打算要把女儿的名字大的取董一栋,小的取董一梁,既国之栋梁之意。后来,在媳妇的极力反对之下,才不得已做罢了。媳妇反对的理由是:谁家的女孩子叫男人的名字,还不被别人笑话死。在学校,还不被同学嘲笑死。所以,才取成了现在这两个名字。但是,董汉文一边说女人没文化,不懂得取名的讲究。一边对这两个好名字却是念念不忘、终不死心。心想,以后在生两个儿子,最好是双胞胎,把这好名字用在他们哥俩身上。但是,这愿望最终也没能实现,成了他的一大遗憾。待到后来有了三儿子,却不是双胞胎,心里多少有点失望。他是多么希望是对双胞胎,便把老大老二的名字和在一起,取名董一斌,自是期盼着老三能文武全才,比两个哥哥更有出息和本事。
      董汉文教子有方,在加上子女们完美的遗传了他们夫妻的基因。大的两个儿子,完全象父亲,长的既有父亲的身高,又有父亲的聪明和智慧。两个女儿更是才貌双全,不光遗传了父亲的身高,还遗传了母亲的容貌。待到他们长大成人,大儿子董一文大学毕业,走上仕途,人刚到中年,便当上了一县之长。二儿子董一武从戎入伍,在部队表现优异,还参加过国庆阅兵,也是刚过而立之年,便晋升为少校。兄弟俩人前途一片光明。现在两个儿子一文一武,一治国一安(A)邦(B),都没有辜负董汉文的期望。再说两个女儿,大女儿董依娴,大学毕业,在市重点高中当了教师,也不出所料的几年时间便评上了高级教师的职称,当上了教导主任。小女儿董依淑从小便能歌善舞 、 才华横溢,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毕业,在市电视台做了著名的播音主持。真是满门俊秀。如此光宗耀祖,董汉文每每在人前被夸赞奉承,老脸上便忍不住地得意。心里更是满满的自豪和骄傲。
      但是,也有让老董感到遗憾的事,哪就是小儿子董一斌。
      董一斌比哥哥姐姐要小好几岁,他没有象哥哥姐姐一样遗传到父亲的优秀基因,却偏偏遗传了母亲的体型,尤其长得也象母亲一样,身材五短,人也有些偏胖,面色白净。虽然,古老先生希望他长大后能文武双全,比哥哥们更有出息。但是,他从小就生而愚笨,学习不行,其他各方面的表现也差强人意。由于是老来得子,在家里是老小,母亲从小就非常溺爱。在外面,哥哥姐姐更是保护有加,从没人敢欺负。在加上哪几年董汉文仕途正顺,事业正旺,整天忙于工作,对他也就疏于教诲,以至放任了他。所以,他便成了这个家里唯一一个没有本事和出息的人。但是,好在这个家条件不错,他可以舒服的啃老 ,生活无忧。这也是他想要的生活。
      当然,这个家里也不是没有批评、教育、指责他的人。哪就是大姐董依娴。董依娴身上有着所有当教师的人的劣根性,哪就是动不动就爱批评教育别人。看到董一斌一天到晚好吃懒做、无所事事、不求上进,三十好几的人还一事无成,只会在家里啃老,心中不免生气,忍不住就要说他。可每当这时候,老母亲便会立马出来护犊,把董依娴给怼回去。在加上一个更没出息的心胸狭小、为人尖刻的弟媳在旁边为自己的男人帮腔帮调的护短,两口子一副德行。气的董依娴赌咒发誓在不管他们的事,却又每每食言。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