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64、第 164 章 ...

  •   临近年关,人们开始置办年货,街上的集市一天比一天热闹。杨梅梅家里也比往年更早地准备起来,因为今年要给她办完灯仪式。

      完灯是最后一年的送灯仪式,比往年要更隆重一些。
      送灯的习俗,要从家里的女儿出嫁说起。新娘子在婚后的第一个新年就要回娘家走亲戚,一般是大年初二,然后娘家父母及亲近的亲戚会在初三或后面选一天,一般不会太晚,大多是初六以前,送些节礼并一对大红绸子灯笼给她。关于送灯的说法也很多,有说喜庆的大红灯笼是祝福新娘子婚后日子红红火火的;也有说“灯”谐音“丁”,是祝福新娘子早日添丁的,总之都是美好的祝福。

      等新娘子有了孩子,新娘子的兄弟,也就是孩子的舅舅,每年就要开始送灯笼给孩子。俗语讲的“外甥打灯笼——照旧(舅)”就是从这一习俗演变出的。舅舅送给外甥的灯笼一般都要有火蛋灯笼,因为火蛋灯笼有长命灯的说法,表示一种对孩子的祝愿,大约跟长命锁的寓意差不多。
      火蛋灯笼是一种竹篾编织的球形小灯笼,上下开口,中间围一圈红纸,上下露出竹篾。这种小灯笼配了细铁丝和长方形的小木板,在小木板两边各钉两个小孔,穿过铁丝。铁丝连着木板,从火蛋灯笼的下方开口穿进去,从上方开口出来,露出灯笼上方的铁丝环做提手。小木板一般是量好的尺寸,正好卡在灯笼下方的开口外。小木板中心戳一个圆孔,插蜡烛。打灯笼的蜡烛也是一并带的,中间一根细木棍,上方一小段蜡烛,细木棍穿过蜡烛孔,下方缀一块馒头或胡萝卜,让蜡烛保持垂立的位置。
      灯笼一旦点了蜡烛,就必须每晚点亮,并且不能吹灭,要等它燃烧完自己灭。所以,如果家长犯懒,就会等初十的时候,所有孩子都开始打灯笼了,才点亮灯笼。

      灯笼一般是舅舅和干爸送,从孩子出生一直送到再次遇到他的生肖年。在这一年,家里会大办宴席,宴请所有亲朋,为孩子办完灯宴。完灯宴也预示着孩子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算是他们人生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时间点。
      杨梅梅是她这一辈儿小孩子中最大的孩子,家里人都很重视这次完灯宴,早早就准备起来了。杨爷爷和杨奶奶一天往街上跑几趟,看见需要的东西就买回家,家里的厨房和地下室很快堆满了东西。连往年只需要一天的炸油锅这事儿,今年都分开安排在两天里。

      杨爷爷用手抓一把肉馅,虎口一挤就是一个漂亮的圆形肉丸,勺子先在油锅里沾一下,然后勺起丸子放进油锅,这样肉丸子就不会粘在勺子上了。
      杨梅梅和弟弟闻着香味,站在油锅边等最先出锅的肉丸子。
      “爷爷,我今年完灯,舅舅明年就真的不给我送灯笼了吗?”
      “对,明年只送小石头的灯。”
      “那我过年想打灯笼怎么办?”
      “你明年就是大孩子了,不打灯笼了。”
      “那我还想打怎么办?”
      “你可饶了你舅舅吧。”杨爷爷大声笑道:“从你妈妈结婚就送,送了十几年,还得继续送小石头的,这前后得小二十年了。”杨爷爷说着就陷入了回忆,跟杨奶奶讲:“她舅第一年来送灯的时候,你还记得不?脸嫩得很,不满二十岁的小年轻,看着还是个娃娃呢,一本正经地拿着灯,说是娘家来送灯。娘家客都是贵客,我还拉着他喝酒哩,喝了一杯就醉了。”
      “那会儿她舅还没结婚呢。”杨奶奶也微笑着陷入回忆,“小英一见娘家人就哭,哎呀,可把我吓的,我说我也没打没骂,可耐心地对媳妇了,怎么还哭了,一问说是激动的。”
      两个老人自说自话,哈哈大笑,旁人仿佛融不进去。
      杨梅梅指着锅里的丸子,喊:“爷爷,快点翻面啊,这个丸子要焦了。”

      院子里飘满了肉香,引得警长带着自家小猫咪围着厨房“喵喵”叫,一个劲地撒娇讨食。
      警长没讨到肉丸子,倒是杨梅梅带着弟弟杨磊,围着锅边吃了个肚圆,炸肉丸子、炸带鱼、炸虾片、炸麻叶……

      “妈——”杨大姑扬声喊着,就进了院子。她手里举着一个崭新的红裤带,鲜艳的红色特别惹眼,“妈,我去山上庙里求的红裤带,给梅梅也带了一个。”
      杨奶奶欣悦地接过来,“庙里的啊?那可好,我还说明天去庙里求呢。庙里的好!”
      其实就是去山上买的,但是大家不说买,说求的、请的,仿佛说买卖会亵渎了佛祖。
      杨梅梅捏着一段炸带鱼,鱼肉吃干净一半,露出整齐的鱼刺。她另一只手捏着一块新的炸带鱼递给大姑,“大姑,你尝尝,这块刚出锅的,可好吃了!”
      大姑接过去,吃了一口,就不住地夸杨爷爷宝刀不老,厨艺是全家最棒,把杨爷爷夸得红光满面。
      “婆婆,这个是给我吗?那你帮我系一下吧。”杨梅梅顶着腰,举着手。她的两只手都抓了炸货,沾了油,不能碰衣服。
      杨奶奶把新的红裤带卷巴卷巴,塞进了自己的上衣口袋,拒绝道:“这个是本命年带的,等大年初一再系。”
      “啊?可是我买了一条新皮带,大年初一穿新衣服想系新皮带。”
      “嗯,没事,我给你缠皮带上,不影响你系皮带。”杨奶奶大手一挥,提出了解决方案。
      杨梅梅想象了一下缠着红裤带的皮带,满脸抗拒:“我可不可以不系这个红裤带?”
      “不行,都要系,文文也系。”杨大姑吃完了炸带鱼,把鱼刺鱼骨头扔给警长吃,“你俩今年本命年,本命年都要系这个。”
      “为啥啊?”
      “没有为啥,就要系。本命年运势不好,系红裤带辟邪。”杨大姑双手叉腰,“就跟过年要贴红对联、放鞭炮一样一样的。”
      杨梅梅去厨房捡了几块炸带鱼和炸丸子,用小碗端着,往门外去,“我端去给文文吃。”杨梅梅急需找小伙伴问问,她怎么应对这个影响美观的红裤带,也许她有什么好办法。

      *

      趁着天气晴好,全家出动完成了年前的最后一次大扫除,洗衣机也转个不停,家里的窗帘、床单、被罩全部洗了,院子里和大门外的树上都绑上了晾衣绳,搭满了衣物。除夕的傍晚,杨梅梅和弟弟跟着爷爷给大门口挂上了大红绸子灯笼,贴好春联和门神。
      杨爷爷给灯笼里扯电线接灯泡,这个灯笼过年期间要点亮的,亮一整晚,蜡烛显然坚持不了这么久,换蜡烛也麻烦,所以大家都是拉电线用灯泡。
      杨爷爷固定好灯泡的位置,喊杨梅梅插上电,试试电。灯泡暖黄的灯光透过红色的绸布,映照出红色的光芒,灯光透过灯笼的上开口,在屋檐上映出一个线条规律又复杂的光影花朵。杨爷爷搬动梯子,碰到了灯笼,红灯笼晃动起来,屋檐上那光影花朵也跟着摇动起来,变换着形状。
      杨梅梅赶紧跑过去扶着梯子的一头,跟爷爷一起抬梯子。杨爷爷感觉肩膀上重量变轻,心情大好,跟杨梅梅说起头上的大灯笼来:“这一对大灯笼还是你舅舅家送来的呢,第一年给你送灯,你舅舅买的是当时街上最大的一号灯笼,质量也好得很,年年要挂到十五才摘,现在还是好好的。”
      这种大灯笼是可以开合的,不用的时候可以合起来,像雨伞一样,收起来装在袋子里。杨爷爷和杨奶奶将它们保存得十分仔细。
      杨磊端着糨糊碗,走在爷爷和姐姐前面,把半开的大门推开到最大,方便他们通过。听到爷爷的话,他就问:“那我的灯笼呢,舅舅有没有给我送大灯笼?”
      “送啦送啦,你舅舅咋能忘了小石头呢。你的灯笼也在楼上好好收着呢。”

      大年初一早上,杨梅梅还是没能拗过杨奶奶,她的新皮带上缠了红裤带。杨梅梅只好把毛衣拉下去遮住皮带,安慰自己:反正被遮住了,别人也看不见。
      等爸爸妈妈拿着崭新的纸币进来,杨梅梅就顾不上纠结好看不好看的事了,高高兴兴地抱拳给爸爸妈妈拜年,领压岁钱,然后又去院子里找爷爷奶奶。小跟屁虫杨磊总是紧跟姐姐,等姐姐说完长长的拜年词,他就跟着混,说一句:“爷爷奶奶新年快乐。”然后和姐姐一起接过长辈手里的压岁钱。

      杨梅梅家不习惯吃年夜饭,新年的团圆饭是在大年初一早上吃的,一般九十点吃。杨妈妈和杨奶奶在厨房忙活,整治了丰盛的一大桌菜色,照例要有一盘鱼,今年是一条清蒸鲈鱼。
      杨爷爷在炉子上热稠酒,杨爸爸抱着一大瓶可乐,喊杨磊:“去厨房找你妈妈要几片姜,多要一点,我给你们煮姜汁可乐。”
      “姜汁可乐是啥?好喝吗?”杨磊被爸爸吸引了注意力,摆好的鞭炮也不玩了。杨梅梅端着菜去房间,顺了爸爸的打火机,返回厨房时顺便点了弟弟摆好的鞭炮。这支地雷炮威力巨大,闷声一响,连屋子里都感觉震了震。
      “长大了,以后要有点女孩子的样子了,要文静点啊!”杨奶奶语重心长地说了句。
      杨梅梅把早上辫的辫子摇出虚影,“没听着,没听着。”说完哈哈笑着,又端了一盘菜跑着去房间。
      “妈,菜炒完了,现在煮饺子,还是晚点煮?”杨妈妈笑着问。
      杨奶奶拍了一下她肩膀,“要说菜炒好了,不准说……,不好的字眼今天都不准说,不吉利。”杨奶奶对有些事情就是这么地坚持,“饺子晚点煮,先吃菜,好了,先去吃饭吧。”说着杨奶奶就解起围裙。
      杨妈妈一边解围裙,一边看着蒸篦上做了记号的那几个饺子。这几个饺子里都包了硬币,据说吃到的人今年运气会比较好。杨奶奶每年都要包,不过今年她要使使小心机,让本命年的大孙女必须吃到这几个饺子,冲一冲她的本命年。

  • 作者有话要说:  回来啦~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