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7、第 47 章 ...

  •   “要接亲去的人赶紧坐席,吃完饭出发接新娘!”杨爷爷看着灶上那边准备的差不多了,就开始拿起话筒喊话。等人坐满了,他又开始喊:“负责端盘上菜的人就位,负责端盘上菜的人就位,开始上菜。”

      就有负责席上的人将各桌子上散落的茶杯收走,桌子擦干净。上菜的人员一般安排青壮男子,因为村里上菜是用一个正方形的木质大托盘,边长超过七十公分,四周有一圈三五公分高的檐,微微向外倾斜,从侧面看是一个倒置的梯形。当地将这种托盘也叫“盘”,有的盘制作精巧,就会有装饰的棱边或者镂空花纹,也有在四角做金属花片包裹装饰的。一般情况下,盘会被漆成一种暗红色。这种暗红色在村里应用很普遍,各家的门窗、桌椅、箱子之类通常都会选择这种颜色。

      一个盘一次可以放九个盘子,有时情况允许,还可以在盘子之间架第二层,一般可以架四个盘子。早上这餐显然不需要这么做,因为每桌只有四热四凉八个菜,四角是四碗烩菜,烩菜里有昨晚炸好的肉丸子和豆腐片,凉菜是大豆芽、小豆芽、芹菜花生米、凉拌豆角。然后有端着馍篮子的人在席间转,每一桌都走遍,大家按照自己想吃的量抓花花馍。小孩子一般吃一个,大人可能需要两三个,不过也不需要一次抓那么多,等过一会儿,他们还会出来转几次。

      接亲的人坐在一起,那两桌先吃。不等他们吃完,屋里收拾好接亲东西的人就开始提着东西往外送,还要催着他们快点。除了必要的烟酒礼物,接亲要带一双红色的高跟鞋,这个是提前带着新娘子去买好的;还要准备一些花生、瓜子、糖果和烟,这些是在新娘村子里要散的;几个小红包,要拦门时贿赂女家亲戚开门的;当然还有最重要的鞭炮。

      门口的车队已经停好了,后视镜上都绑了一朵红丝带做的小红花,副驾前方的玻璃上贴着剪纸的双喜字,接新娘的车子装饰的最隆重,车子前盖上那朵红绸子绑的大红花占了一半的地方,连车把手上都绑了红丝带。这时候小轿车可不多,所以只有接新娘的车是小轿车,女方送亲的亲戚坐的是中巴车,锣鼓队和拉嫁妆的是卡车。有些没排上吃饭的人就在外头围着轿车看稀奇。

      婚车的最前方是一辆开路车,这个车队的开路车就是锣鼓队的卡车,一路敲锣打鼓地就出发了。等车辆消失在村口,就有人开始打扫路面,有人开始挂鞭炮。院子里被安排了活的人在一边说笑一边干活,没安排到的人就随便找个椅子坐着,喝着茶,聊着天,享受这一份热闹。

      等预估着时间差不多该回来时,站在门口频频张望的人就多了。比他们更早的,是一些闲散人,他们从村口往里一道一道拉了许多绳子拦路,有绑在树上的,也有两人两边一扯的,绳子都随意的很,麻绳上绑个醒目的红丝带。

      每个绳子跟前都守着一堆人,他们商量着等下要什么东西才让路。现在车队还没到,他们就蹲在一处闲谈。不用担心会错过车队,因为车队还在村外,锣鼓队的演奏声就先传来了,大家听到隐约的音乐声,就站起来将绳子拉高,其他人摩拳擦掌做好准备。

      车队里自然有负责散糖散烟应付这种情况的人。若是拦路的是男人,他就捧着烟盒去散烟,若是小孩子或妇女,就抓糖果花生瓜子之类的。这个人一般会选村里能说会道、处事灵活的人,因代表着男方的脸面,这人一般身量长相都要体面。一般散了东西,说几句好话,大家闹几句就会放行了。

      小杨村村子小,村道不长,大家隔着十来米拦一道,一共也就拦了三道。婚车进了村子就走得慢了,车队里放炮的人干脆下车,将路上要放的八响雷点着。八响雷是一种鞭炮名字,大概手臂长,拇指粗,点燃后会响八响。胆子大的人放这个会拿在手上,举高对着天空;胆子小的人就把它插在地上固定好,点燃后跑远。他们回来的路上隔一段就放一根,现在手上没几根了,干脆放完了事。

      哑巴叔门口挂的鞭炮点着了,噼里啪啦迎接新娘子,锣鼓队的演奏也越发起劲。在众人的围观中,演奏持续了一阵儿才停下。

      新郎的妈妈雪花婶和妯娌已经站在了车旁,她们今天都特意收拾过,衣服也换了一件暗红色喜庆的外套。按习俗,雪花婶要给新娘说好些好话,哄她下车,一般都是说些“婚后,我把你当亲闺女看呀”之类的话。

      新娘子的父母是不出现在送亲队伍中的,他们只在家里将女儿送出门,不会跟着来男方家中。新娘身边陪着一位信得过的女性长辈,一般从亲近的亲戚中选一位能撑得住事情的人担任。她被称为“带头人”,就是女方送亲队伍的负责人,遇到跟女方相关的事情要找她商量决定。这位女性长辈还必须父母健在、儿女双全,夫妻和顺,古来称“五福全人”,这也是对新娘子的期望和祝福,希望借着这份福气,出嫁的新娘子婚后和顺美满。

      女方送亲的人都已经被男方这边安排的人请进去里面坐着了,有些人要上礼,就去登礼台上礼。坐了客人的桌子很快就有人上茶水茶点。一般茶点是四个盘子,花生瓜子糖果是必选的,剩下的一般是水果、虾片、点心之类,凑够四个盘子。雪花婶选了六个盘子:花生、瓜子、糖果、桔子、虾片和猫耳朵。

      这才九月份,桔子可不好找,杨红岩在批发市场打听很久才找到一筐。大家平时多是吃桔子罐头,这新鲜的桔子可让大家稀奇不少。茶点盘子都不大,且是平盘,一盘五个桔子,分不匀,手快的人抢到了,拨开大家一起吃,吃完了再把橘子皮悄悄装起来。

      “带回去晾干,冬天泡茶喝。”

      “这不就是中药店卖的陈皮么,喝了好!”

      外头新娘子终于矜持地下车,大家鼓掌叫好,挤着围观新娘子。新娘子穿着白婚纱,被新郎一路抱去新房,她的手搂着新郎肩膀,还能看见一只手上拿着红镜子,一只手上握着一只苹果。她身边还有人高举着一把红色的伞遮挡头顶。习俗讲究,新娘子在婚礼仪式之前脚不能着地,不能见太阳,因为这一个代表天,一个代表地,婚礼当天认为新娘子最大,这个叫不与天地争大小,免得老天爷嫉妒,让她婚礼不顺;镜子的镜面对外照,意为辟邪,苹果则寓意“平安”。

      他们要进新房的卧室也不容易,这里还有最后一拨“拦门人”,他们一般除了糖果和烟,还会讨要红包。这时候女方的带头人就要开始讲好话求情了,一番讨价还价之后,她给出早就准备好的小红包,里面的人打开新房门,新郎把新娘抱着放到婚床上。

      带头人下车时手里有一个竹篮子。这个竹篮子是有盖子的,篮子里面装着新娘妈妈做的花馍,一共二十个;篮子盖上面放了一个小碗,碗里有生饺子,上面还摆着几根细挂面。饺子比平时吃的要小得多,因为饺子的数量要按照新娘子年龄的双倍做,做得太大可放不下。

      这个篮子下车时就有男方亲戚接过送去厨房,饺子和挂面要煮得半生不熟盛着端去新房。新郎和新娘就并排坐着,新娘子吃一口饺子,端饺子的人就会笑着问:“生不生?”

      新娘子害羞地小声说:“生。”

      围观的人就哄笑起来,等新郎吃完了也说“生”的时候,他们还会再哄笑一下。新房这时候是最热闹的,挤不到前排的人的就听着前面的笑声心痒痒,一个劲地问:“咋了咋了?”

      新娘子的一些亲近亲戚会直接在新房坐着陪她,一般多是女性亲戚和小孩子,男性亲戚已经有男方这边安排的人拉去聊天接待,发烟让茶,不让他们觉得被冷待。当然,女性亲戚也有安排的妇女去招待,她们一边让着茶点茶水,一边夸奖新娘子。总之,一切的目的就是让婚礼热闹喜庆地顺利进行。

      婚礼仪式在中午,一般讲要在十二点之前,十分临近十二点时开始,许多人会选择十一点五十八分这样的时间,大约是因为五八吾发这样的谐音吧。

      仪式很简单,证婚人宣读结婚证,新娘子改口叫男方父母“爸妈”,也会闹一些小游戏,比如用一条细棉线拴着一块虾酥糖放在两人之间,让他们去吃,当然也会使坏让他们抱起来或者亲一下。前几年大家还是用毛线拴着苹果,这几年栓的东西是越来越小了。

      这时候好多人其实就没心思玩游戏了,因为大厨那边蒸煮煎炸,香味满院子盘旋,把大家的魂儿都勾走了。

      喇叭一喊“坐席”,大家就迫不及待地涌向坐席的棚子,新郎这边的人要自觉一点,必须让新娘送亲的人全部坐第一拨的席。

      端盘上菜的人一盘上一席,一盘中放四凉四热八个菜,一般跟早饭时吃的那样,四个凉菜各不相同,四个热菜都是一样的四碗烩菜。馒头上完菜就上,一桌一篮筐,让席上的人先吃上,然后厨房才会将现做的菜按着冷热荤素间隔着,一道一道端上桌。

      因为杨奶奶在村里辈分蛮高,所以坐完娘家送亲人之后,后面空着的几桌坐这些辈分高占座快的人,杨梅梅跟着奶奶也吃上席了。

      别人都开始吃菜了,杨梅梅还一手抓一片虾片在啃,这是前头茶点撤下去前她抢到的。杨奶奶也不催她,反正好菜都在后头呢。扫视一圈,她快准狠地将离得最近的那碗烩菜里的肉丸子夹出来给杨梅梅塞嘴里,一边还不影响自己吃席和跟同桌的人交谈。

  • 作者有话要说:  婚礼这块内容有点多,下一章就结束了,不要着急噢。
    因为想把一些习俗和记忆里的内容都写出来,有些细节我不清楚,还是问过我妈之后知道的,所以也想记下来,不知道过了许多年之后会不会就消失了。好些过去的讲究现在已经变了,有些没了,有些改了。我大概是比较怀旧的人,觉得让它们消失太可惜了。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