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0、第 70 章 ...

  •   冬日里难得的晴天,变电站的电工到各村抄电表。一般临近的几户人家的电表安装在同一根电线杆上,电工要清楚地记得哪个电表是哪一家的,记录好电表上的数字,回去算好每家要交的电费,再上各家去收电费。

      村子里通电没几年,大家对电不了解,只觉得很危险,纷纷拉着自家孩子远离电线杆周围。偏偏小孩子爱看热闹,一个个好奇地看着电工爬电线杆。以前,电工抄电表的时候扛着梯子爬电线杆,这次却没带梯子,而是带了一个怪模怪样的铁工具。那个铁家伙是个没闭合的圆环样子,一端可以穿戴在脚上。

      电工穿戴好爬电线杆的工具,那个半圆环斜斜地卡在电线杆上,他戴着手套抱着电线杆,两只脚轮换着就爬到了电线杆顶,然后用绳子在自己腰间和电线杆上绑一道借力,就可以抄电表了。

      等抄完了电表,再移动双脚,那个半圆环的工具就在电线杆上一步一步退下来。

      小孩子们看着电工的操作,感觉跟看超人一般,特别崇拜。他移动一步,他们在底下就要“哇”惊叹一声。

      他们看完一个不过瘾,还要跟着电工去下一个电线杆继续看。因为家长的叮嘱,他们也不敢靠得太近,就远远地聚在一起围观,也不觉得冷。

      杨妈妈感觉好久没见梅梅,出门来找她,就见她和一群大小孩子围着电线杆,仰着头,专注地看人家电工抄电表呢。小嘴巴张着,不知道吃了多少冷风。杨妈妈走过去,拍拍自家小孩,“梅梅,回家了!”

      杨梅梅有点不情愿。

      杨妈妈从裤兜里掏出一串钥匙,摆弄了几下,卸下来一个输液管编的小金鱼,金鱼眼睛是用调节输液速度的那个蓝色塑料滚轮做的。杨妈妈在杨梅梅眼前晃一晃小金鱼,诱惑道:“你跟我回家,这个给你玩。”

      杨梅梅立刻被吸引了。这个小金鱼她眼馋很久了,妈妈编好后她就想要,可妈妈一直没答应。杨梅梅点头,伸手拿了塑料的小金鱼,跟小伙伴摇摇手,跟着妈妈回家啦。

      她跑着回家,把妈妈都落在身后了。杨妈妈在后头追着,喊:“跑步的时候别张嘴,一会儿吸了冷风,晚上肚子疼。”

      杨梅梅捏着小金鱼,去奶奶房间找警长。她晃着小金鱼,逗警长:“警长,你看,小金鱼。等下我们玩小猫钓鱼呀!”

      杨豆豆的邻居家姐姐杨英姐姐在家做作业,杨梅梅去玩的时候听杨英给她讲书上的故事,有小猫钓鱼,还有小马过河,都是她以前没听过的故事。

      杨梅梅找一根树枝,用毛线把小金鱼吊在树枝上,和警长并排坐在沙发上,晃着树枝假装钓鱼。警长对晃动的小金鱼很感兴趣,伸出爪爪抓金鱼,不过每次都被杨梅梅晃走了,没有抓住。

      杨梅梅压着警长卧好,还要一本正经地教育它:“小猫咪钓鱼的时候要有耐心,警长你不要乱动呀,要安静地等鱼上钩啊!”

      警长不耐烦,要跳下沙发,杨梅梅就赶紧抓住它,语重心长地劝说:“警长,这下面是河,猫咪不会游泳,要是掉下河可怎么办呢?太危险了!”

      警长抓抓耳朵,缩回沙发角落,把自己团成一团,不想理会抽风的小主人。

      门外的吆喝声解救了警长。有人在长长地拖着声音吆喝:“焗——洋瓷盆,洋瓷碗——”

      “梅梅,去门口喊补盆的人等一等。”杨奶奶在后院喊杨梅梅,然后把家里破了的洋瓷盆洋瓷碗都收拾出来。

      这时候塑料制品不多,家里用的多是洋瓷盆洋瓷碗,洋瓷盆磕了碰了磨了都容易有小孔,一点点的小孔就不能用了,可扔了又可惜。因为买的不容易,大家都惜物。这些破了一点点的洋瓷盆、洋瓷碗就留着,等补碗的人来了,就拿去修补一下,就可以继续用了。

      家里的脸盆、灶房用的面盆、水盆,吃饭的碗碟,洋瓷质地的东西都可以拿去修补。修补的人叫卖一圈,就在村里选一个地方,升起小炭炉。等人家把要修补的洋瓷盆拿来了,他就举着盆对着天空看,要是孔太小,就要盛些水找一找破了的地方。找到要修补的地方,就把锡块融了,点在破洞的地方,等锡凝固了,破洞的地方也就修补好了。修补的地方还要再打磨打磨,让它美观一点。

      村里排队的人不少,杨奶奶见自己一时半会回不去,就让杨梅梅回去传话:“梅梅,回家给你妈妈说,让她先揉面蒸馍。”

      出来之前,杨奶奶和杨妈妈正在家里揉面蒸馒头呢。冬天的面不好发,昨晚上和好的面放在炕头褥子底下盖着,发了一晚上才好。

      杨妈妈听了杨梅梅传话,就揉面团馒头。以前总是杨奶奶蒸馒头,她还没自己蒸过,幸好今天这面已经发好了,只是揉馒头,这个杨妈妈还是会的。揉好的馒头要放着二次醒发,然后再上锅蒸。

      太婆拄着拐棍到灶房,点火烧水,顺便烤烤火。灶膛里的火光,映得她脸上也带了点橘红色的光泽。等馒头上锅,上汽之后就不用大火烧了,太婆放了一段大木头进去,让灶下不离火。她拨了拨灰,喊杨梅梅:“梅梅,你去太婆房间的窗下取一个土豆,太婆给你埋灰里面,等会就烤熟了。”

      杨梅梅扛着树枝,小金鱼在她身后晃悠。她去太婆房间拿了两个土豆,“一个土豆不够吃。”杨梅梅掰着指头算,家里这么多人呢,一个土豆可不够分呀。

      太婆把土豆埋进灶膛的灰里面,絮絮叨叨跟杨梅梅讲:“红薯也可以埋进去,不过今天锅里蒸红薯了,就不烤了。”

      有烤土豆吸引着,杨梅梅就蹲在灶前,等着吃土豆。烤熟的土豆,剥了皮,掰成小块,一边哈着气,一边吃。

      杨奶奶捧着家里修补好的碗盆回家,脸盆放在院子里,面盆放厨房,碗碟放碗柜。修补的锡补丁有点像银子,刚打磨过,光亮的。杨奶奶一边放,一边摸一摸修补的地方,很满意地跟太婆评价道:“今个儿这个人干活细,打磨的平整得很。”

      太婆递给她一块烤土豆,杨奶奶吃了,顺口问:“几点上汽的?”她这是要算一算什么时候起锅端馍呢。因为从上汽到蒸好,一般要蒸一小时。

      杨奶奶算好时间,见馍馍快要蒸熟了,就取了菜,开始切菜。晚饭正好就着馒头吃菜,再做一点红豆玉米粥。

      计划得好好的,偏就碰上了意外。

      杨奶奶按着时间,把压在锅盖上的石头搬走,要起锅端馍了。太婆把柴火拨开,让火更小一点。

      “呀!”杨奶奶掀开锅盖,探着头往里头看了一眼,就叫了一句不好。锅里原本应该白白胖胖的大馒头不如预期的大,而且好些还发青,杨奶奶欷歔几下,叹道:“完了,这馒头冻着了。”

      一锅馒头蒸坏了,杨妈妈有点心虚,抿着嘴讨好的笑着看杨奶奶。杨奶奶给她背上拍一巴掌,“做什么怪样子!”说完总结经验给杨妈妈:“肯定是揉好之后冻着了,现在天凉了,揉好的馒头要放在屋子里醒,要不下次把炉子提到灶房保暖。”

      杨奶奶把馒头都端出来,挑着好的收拾到一起,冻得厉害的放在一起。冻过的这些馒头一个个跟发育不良似的,颜色发青,馒头皮皱皱巴巴,个头还小。

      杨奶奶挑着还算好的馒头,配着蒸红薯,晚上这顿饭照计划吃了。第二天,她就要处理蒸坏的馒头了。粮食是辛苦种下收割的,不到万不得已,他们是不愿意扔粮食的。经历过灾荒和粮食紧缺的年代,他们觉得扔粮食是要遭天谴的,哪怕是坏了的粮食,也要想办法补救一番。

      发青得厉害的馒头没法吃,因为太硬了,不止咬不动,勉强吃进肚子里也怕不消化。杨奶奶就把它们切成小块,裹上面粉,做煮馍。煮馍和烩麻食、烩面片的做法类似,将土豆、胡萝卜、腐竹、木耳、黄花菜、花白、豆腐切成小丁,炒熟之后,加水,和馍块一起煮。煮馍原本应该用锅盔切块来做,不过发青的馒头也一样耐煮。

      因为用了发青的馒头,杨奶奶觉得这个饭可能不好吃,炒菜的时候多加了几勺猪油进去,增加一点荤油味道,出锅前还打了两个鸡花,放了一把菠菜,希望今天的饭能好吃一点。

      发青的馒头煮过之后意外的好吃,煮透了,吃起来不费牙,还保留了一点点嚼劲。杨妈妈作为当事人,一言不发地吃了两大碗,大概希望这个青馒头尽早吃完吧。杨奶奶见大家吃得满意,这才放下心来,计算着剩下的馒头还要吃几次才能吃完。

      杨妈妈小心翼翼地建议道:“妈,我一会儿去买点肉,再买点芹菜,咱们明天还吃煮馍吧。”

      杨奶奶更狠一点,她直接宣布:“今天晚饭继续吃煮馍。”

      “婆,这个是什么?”杨梅梅勺子里是一块煎得几面焦黄的豆腐,她就不认得了。

      “是煎豆腐。”杨奶奶怕青馒头吃着不好消化,给杨梅梅的碗里盛的菜多,馒头少,里头不少煎得焦黄的豆腐丁。炒菜的时候,豆腐先下锅煎的几面焦黄了,才把其他菜倒进去一起炒,一来这样豆腐不容易碎,二来口感要更丰富更好吃。

      “煎豆腐真好吃!”杨梅梅“啊呜”一口把豆腐吃进去。

      “再给你一个。”杨奶奶见她喜欢,就从自己碗里挑一块豆腐夹给她。

      杨爷爷碗里放了辣椒,不好给梅梅夹,他就转头看儿子。杨红岩这几天上火,今天没放辣椒,接收到老父亲的目光,他疑惑地看回去:“?”

      杨爷爷有点嫌弃儿子的愚钝,又要保持大家长的威严,只好咳一声,低头扒饭。唉,只能靠自己了,赶紧吃完这一碗,下一碗不加辣椒了。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