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2、喜报 ...

  •   全国恢复高考的第一年,时间仓促,从下发通知到正式开考也就一个多月的时间,采用是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自主命题,而且沿用了十年前的考试办法,文理分科。

      其中除英语总分三十分之外,其他科目均是一百分为满分。语文、数学、政治是必考科目,文科加考历史和地理,理科加考物理和化学。英语成绩是作为重要参考。

      因此,顾青绍和南楚楚限于当前条件。在考试前分别报考了文科和理科,虽然有些大学,地理专业属于文理兼招,但是恢复高考的第一年,各地院校都处在摸索阶段,所以他们还是决定稳妥一点。

      南楚楚多方思量,想到了自己的介质空间,最终决定把大学方向定在农业,偏理科为主。

      但是从走进高考这一程序的第一步起,一切都是艰难的。

      七七年恢复高考报名参与人数众多,上面紧急决定需要十一月参加初试选拔,通过初试后才能拿到高考的准考证,从这里起就开始刷了一大批人下去。

      望乡村的人很幸运,至少在南楚楚和顾青绍的鼎力帮助和复习资料的支援下,没有人落考,就连应届生大丫和宋翔都通过了初试。

      紧接着就是正式参加高考,如果成功被录取,还需要做体检,最后才是上学报道。

      这其中的任何一步出现一点差错,考生都会丧失上大学的机会,有的人第一年倒下后就再也没有起来,有的则是第二年第三年继续奋战。

      可在七七年之后,高考的规则越来越周密严谨,考入大学的难度也随之增加。

      十二月份的七八九号三天一到,S省恢复的第一届高考也正式结束。

      南楚楚领着顾青绍、孟庆树等人就赶往文和镇一中对答案和估分。

      这一次招考条件宽泛,望乡村大队几乎所有留下的知青都参与的高考,其中孟庆树更是独自一人跑回望乡村备考,每天不是在自家小房子里熬夜苦读,就是来南家小院共同探讨复习。

      就连钱清和杨峰他们也难得丢掉往日的矜持,跟着孟庆树一处跑来跑去。

      南楚楚向来是来者不拒,只要不是捣乱的就行。

      但是,估分这只能探一探自己考上的把握。

      这一年奉行的是报名时先填报志愿专业和大学,再参加考试。

      考的不理想,自然落选,但是考的超出报考的大学,再想要更改志愿那就是极其困难的事情,除非考出全省、全市前几名,才能被上面的招考领导注意,进而帮助更改志愿。

      一般来说,更改志愿的几率是极小的,这就需要在报名填写时对自己的学业能力有清晰的认知,还要更加谨慎,行差踏错一步就是不一样的人生。

      南楚楚他们来到文和镇一中的时候,本以为许多人都是来对答案的,不料,就见学校的教室里竟然响起了朗朗读书声。

      要知道,因为突然恢复高考,文和镇一中早就被腾出来作为考场,学生也早已经放假了。

      一行人好奇的走到最近的教室,往大门口一看,就看见许多成年人端端正正的坐在书桌前,一个个摇头晃脑背书背的正起劲儿。

      南楚楚定睛一看,这一个个成熟的面庞,显然不是十六七岁的花季学生能拥有的,他们大多脸上都有一丝风霜,手上还有干活的老茧和冻疮。

      这是一群刚下高考考场的知青、往届生、工人、农民···

      南楚楚心下明了,其他人也不无感叹:真是太拼了。

      他们立刻就明白了,有的人觉得第一年考试没有希望,转头就投入了新一轮的备考,而文和镇一中更是妥妥的补习之地,没有比它在合适的了。

      文和镇一中的刘玉华校长是个有魄力的,当恢复高考的消息一传来,他立刻下定主意狠抓学生学习,想当初就连顾青绍和南楚楚在考前一个星期还来学校突击学习了一星期。

      没想到,转眼人家又开办起了补习班,不得不说看的十分长远,执行力也是顶呱呱的。

      南楚楚一行人没打扰他们,转头直奔任秋平老师的办公室,在这里他们看到了和他们一样来估分的考生。

      这样才对嘛!众人纷纷在心底感叹,刚才那波属实给人泰山压顶般的压力。

      按照大家这个学习的势头,明年高考必然又是全国几百万人在考场上厮杀,考学的压力更大了。

      已经快三十岁的孟庆树,忍不住抓了抓头皮,虽说现在是四十岁以下的都能报名参加考试,但是要是一直考不中,他又能有多少个几年呢!

      和他一样焦虑的人不在少数,尤其是下乡几年回城无路的知青们,尤其是当他们核对完答案后,有的人更是忍不住直接哭出了声,更多的人是捂住嘴巴默默流泪或是哽咽。

      一个月的时间实在是太匆忙了,许多参与劳动的人早在日复一日的磨练中没了读书的时间和书本,上了考场能考出好成绩,那真的要么是凤毛麟角,要么是一直没有放弃勤学苦读。

      顾青绍和南楚楚大概就属于后者,至少,顾青绍来到望乡村时,南楚楚一直是读书上学,此后更是不懈怠,所以他两的成绩,连带着大丫、宋翔的成绩,评估出来竟然还不错。

      不过,他们互相使了个眼色,没有当着许多伤心人的面说出来。

      一旁时不时关注他们的任秋平老师看到了,寻着了个空隙拉着他们来到走廊一角。

      考的怎么样?有把握吗?”任秋平老师率先问道南楚楚。

      南楚楚环顾他们这一行人后,没说话,直接把估分数字的纸条递给她,才道:我感觉还行。

      她没把话说死,毕竟高考有语文、政治这样的主观题,她拿不准得分的标准,至于数学、物理和生物学科,有唯一答案的就没有什么大问题,上九十分不成问题。

      任秋平老师看了一眼纸条,先是震惊的看她一眼,得到一个肯定的点头,又死命瞅了瞅那一串数字,才缓声连续道:“好好好,老师后面一定给你盯紧邮局来信。”

      然后,她让南楚楚重新把语文和政治的答案默写出来,她要再仔细敲一敲估分看看。

      南楚楚的分数比往日里市区组织的期中期末考试成绩还要好,按照南楚楚给的分数,他们文和镇怕不是要出一个市状元。

      任秋平老师心里很激动,默默交代自己到时候一定要多往镇上邮局多跑几趟,保证录取通知书不出差错。

      她面上一如既往的平静,又接连看了顾青绍、大丫和宋翔的估分,有了南楚楚芝兰玉树在前,她竟然不在多么的惊讶,只是欢喜的神色渐渐隐藏不住,却也嘴严的道了好几声“好好好”。

      然后,这三个人也被拉着默写主观科目答案。

      尤其像顾青绍这样报考文科的,还要把历史和地理答案都默写出来。一行人一个白天的功夫全花在了学校。

      傍晚,南楚楚他们临走出校门时,任秋平老师拉着刘校长看完了他们的答案。

      两位老师喜形于色,高兴的送他们走出校门,又一次保证道:“老师一定给你们盯紧了学校通知。”

      四个学生成绩都不错,尤其是南楚楚和顾青绍要是没有意外,妥妥的冲击最高学府的种子选手,这让他们如何不欢欣鼓舞。

      大丫和宋翔不敢说冲击首都高校,但是省内高校还是很有希望的。

      如果没有意外,他们文和镇一中单凭他们四人就能一炮打响优质高中的名声,在文泰市乃至S省都能占据一席之地。

      以后优质的生源只会不断往他们学校来,文泰市北区的教学之风只会越来越浓郁,成为当地的金字招牌。

      他们的欢喜,南楚楚他们当然感受到了,心里也不近松了一口气,不过每到最后一刻他们谁也没敢彻底放松。

      按照南楚楚的经验,高考阅卷怎么也得半个月的功夫,那时他们的成绩也要十二月底才出来,于是她和顾青绍带着孟庆树他们也一头扎进了补习课堂。

      倘若第一年没有考中,他们势必要参加明年的高考,不出意外的话,第二次高考就在明年夏天,留给他们的时间并不多,届时报考人数只会比今年的五百多万更多。

      在紧锣密鼓的复习和焦灼的等待下,南楚楚他们成绩逐渐出来。

      在十二月的最后一天,邮差小吴骑着那辆熟悉的自行车,眉飞眼笑的飞奔至望乡村一组,还没见到人,就已经大声喊道:“喜报!喜报!”

      彼时正在晒场上做年终结算的全村老少,顿时全场安静,齐刷刷扭头看向了村道。

      邮差一看,正好不用四处找人了,立马大声喊道:南楚楚、顾青绍在吗?快出来!快出来!

      说完一个急刹车,跨下高高的二八自行车。

      南楚楚和顾青绍对视一眼,心中一紧赶忙道:“在,马上来。”两人顺着村民们让出的通道小跑至邮差跟前。

      主持局面的宋队长也赶忙跟上,问道:“什么喜事你倒是说呀?”

      小吴嘴巴一咧,从军绿色的厚布包里拿出两份成绩单,往他跟前一递,才高兴道:“你们村出了两个大状元呢!”

      说完,又对着全村老少嚎了一嗓子:“南楚楚和顾青绍一个理科状元,一个文科状元呢!我们文和镇,不,是我们文泰市高考最高分,都在你们村呢!”

      看得出来小吴是真的高兴极了,身为文和镇一份子,他也与有荣焉。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12章 喜报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