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3、第十八章(上) ...

  •   没想到宋照岄如此惊讶,袁鸣宇补充道,“益州距长安甚远,那些人的手伸不了这么长,且有锦阳郡王看顾,可保宋小郎君平安。”

      “可锦阳郡王自去益州后,与外祖一家鲜少联系,与我们家更是从无往来,为何会应承下此事?”宋照岄回想着在京中的种种,找不到丝毫头绪。

      “娘子竟然不知……”袁鸣宇喃喃,他注视着寒风萧瑟中的宋照岄,颊边的发丝不时飞落眉间,她便不经意间挥手抹去,双手虽因流放骑马粗糙了些许,却仍能瞧出底色白净,即便庭中只有三四人,她也如在宴会中,正襟危坐。

      “宋尚书与夫人对娘子定然管教甚严”,袁鸣宇轻声叹道,“却也将娘子保护得极好。”

      宋照岄侧仰起头,似刚刚回神,她愣了一瞬,缓缓开口道,“少尹怎地突然说起此事?”

      袁鸣宇低头笑笑,复又抬起头注视着宋照岄,“即使流落到边关荒野处,娘子行止依旧是大家风范,令尊令堂想来极珍爱娘子,只盼着娘子一生简单幸福,多少往事都不曾言说。”

      “先父先母确实……”,宋照岄嘴唇张合数次,眉头急挑,堪堪止住眼底洇出的泪珠,哭意咽进喉咙,只能化作凄然一笑,“他们大概不曾想到会遭此劫难吧,杂家旁收的让某学了不少,这些真正费心的,却半点不说。”

      “那些怎么是杂家旁收,那可都是正经学问”,袁鸣宇勉慰道,“若是没有娘子的这些‘杂学’,岚州哪能就这样被拿下”,他停了片刻,不知是否该同她聊起锦阳郡王。

      宋照岄却未忘了此节,她站起,令绾风去换了手炉,又在椅前徘徊数步,几度悄悄看向袁鸣宇,终还是再问出口,“难道锦阳郡王这些年,与外祖或舅父,仍有些不为人知的联系?”

      袁鸣宇看了眼绾风,等人散尽了,才同宋照岄细语,“并非是与娘子的舅父,而是与皇后娘娘。”

      宋照岄心念电闪,她遽然想起京中多年前的一桩传闻,蓦地看向袁鸣宇,“姨母与锦阳郡王?”

      袁鸣宇默默无言,可眼中却是肯定的神色,宋照岄偏头沉思,不自觉地咬着下唇,姨母从未在她与姜怀音面前提过此事,她知姨母曾许嫁齐王,后又被赐婚给圣上,可与锦阳郡王的传言,她向来只当作京城百姓无聊时杜撰的逸闻,哪里会当真。

      彼时的长安城中人人皆知,最初先皇并不打算将皇后娘娘许配给圣上,而是计划许配给大皇子齐王,只是初有此意时,齐王还在为母守孝,因而推迟了三年。

      先皇育有七子,嫡子安王因自幼体虚,不常参与政事,诸子之中以齐王最得圣宠,弱冠年纪就任骠骑大将军,南征北伐,朝野上下无不钦服。

      原本,先皇是属意齐王为太子的。

      可刀剑无眼,天妒英才,征和十七年,齐王出征吐谷浑,身中数箭,高热不治,薨于军帐之中,先皇罢朝三日,举国哀悼,而未过门的姜言嘉,也莫名背上了克夫的名声。

      “某知姨母与齐王年少相识,感情甚笃,可锦阳郡王于她,更像是个没有血缘的弟弟,这么多年,竟都是我想错了吗?”宋照岄讶然,她想起先皇那封令锦阳郡王就藩的诏书,只觉处处都透着反常。

      袁鸣宇垂眸掩住怅然,徐徐道来,“锦阳郡王,齐王与皇后娘娘自幼一同长大,当年先皇有意成全二人,本是一段嘉话,未曾想天不佑我大晋,娘娘还未嫁去,齐王就英年早逝。国丧时,朝内国本之争愈发激烈,姜家长女克夫之说也在京中传开,一日日待嫁蹉跎,那时谁不惋惜。谁知国丧三年之期一到,锦阳郡王就在宗亲议政时跪求先皇赐婚,求娶之人正是饱受流言之苦的姜家长女。”

      “如今想来,只怕先皇绝不会允。”宋照岄逐渐窥见当年之事的一角。

      袁鸣宇点了点头,“正是,不允是意料中事,甚至这克夫之说本就来得古怪。”

      “古怪?”宋照岄向天一指,“袁少尹是指这是先皇故意透出来的?那锦阳郡王当时还是世子,日日伴驾君前,难道对此事就一无所觉?”

      袁鸣宇点了口茶,捻胡唏嘘,“咱们这位锦阳郡王少年英才,志学之年就深得帝心,只怕不是不知,而是知之过甚。”

      宋照岄不觉怔然,深秋湖面縠纹不显,唯有南飞雁蘸水而过。今岁天寒,闵越等地亦是北风迫急,也不知行在云霄,头雁有否觉察,“北雁南飞,既知一去迢迢,冬寒难返,纵仅微末希望,也愿勉力一试。”

      “宋娘子心如明镜,倒不需我多言”,雁鸣阵阵,列阵逐云而去,袁鸣宇目及碧空尽处,叹息道,“克夫之说甚嚣尘上,知趣者躲避,知情者更作壁上观,先皇只怕早就打好了主意,无论日后是哪位继承大统,姜家都是板上钉钉的岳家。”

      宫苑深深,权力倾轧,锦阳郡王自幼伴君,怕是明白得很,可即便如此,他也不肯放弃,宋照岄声音里已带了叹惋,“倒可怜锦阳郡王一片痴心。”

      “骤听锦阳郡王跪求赐婚,先皇勃然大怒,当即清退了殿内其他宗亲,只留锦阳郡王跪地反省,如此过了一夜,锦阳郡王仍是不改其请,先皇没办法,第二日便下了诏书,命锦阳郡王远赴益州,若无诏令,终身不得回京。”袁鸣宇忆起那日,他正在禁军中当值,听了此消息,出了宫门就跑去问姜相,却不见其踪迹,他其后才听闻,姜相当日便去请先皇收回成命,可不但未被召见,还在殿外罚站了几个时辰。

      宋照岄良久不语,她本希望姨母永远是那个贤良淑德的皇后娘娘,可听了往事,又难以抑制地,心酸于姨母的落寞,锦阳郡王的痴心,她好奇道,“这么说,后来锦阳郡王虽去了益州,也始终与姨母保持通信?那他二人这些年……”

      袁鸣宇揭开茶盖,抿了一口,摇头说道,“并不曾,某知娘子想问什么,这些年,皇后娘娘不过托锦阳郡王照拂几个人罢了,娘娘一直小心得很,她不愿给郡王添麻烦,更不愿白白误了他。”

      宋照岄只觉得寒风撩得眼睛痛,仰着头眨了数下。

      袁鸣宇用指腹摸搓着杯壁,宫中赏赐的官窑瓷,内里茶汤已渐冷了,外壁手捂着,却还留有余温。

      姜家这么多年外人看着烈火烹油,承袭汾阳郡公,父子二人都是御前行走的红人,姜维桢出将入相自不必说,其子姜言淳也官至礼部尚书,两个女儿,一位是中宫皇后,另一位则嫁了工部尚书宋祎,谁人不说这是几世修来的好福气。

      可内里呢?姜相郁郁而终,皇后娘娘囚于深宫,宋家抄家问斩,唯独姜言淳还过得去些,长子姜怀慈亦入了礼部,可其幼女却被圣上当作宗室女,远嫁契丹。

      袁鸣宇前几日与季息深聊时,还有一层顾虑不曾明言,皇后娘娘与几位的纠葛在前,如今一切尚无定数,他实在不愿二人重蹈覆辙,是以此前频频阻拦。

      下面来了人寻袁鸣宇过府议事,宋照岄就也作了别,自去忙活明日的事。

      翌日便是马球会,宋照岄邀了几位出身河东大族的女子,又令绾风梳雾组了一队陪练,因高雁翎不在,唯一的变数缺席,赛上大家倒也其乐融融,有一两位个子小的闺秀并未骑马,而是骑了驴来,这在民间又称为“驴鞠”,往往步子小些,击打也慢,因而两方并未比拼起来,只是画画模样罢了。

      季息一大早练了武,就在门厅夹道处踱步,石隽过来喊了他几次,都不肯离去。

      “将军不如直接去找宋娘子,只在这儿等着,谁知要等到什么时候?”石隽给季息围了大氅,这天气一日冷过一日,清晨站在风露里,凉风似要钻进骨髓中。

      季息扬了两下头,示意他一边站着,不要多嘴,双手交替握着,遥遥望着宋照岄居住的偏院。

      “娘子指不定早从偏院连通的后门走了,从那里去今日的场地倒还方便些”,石隽说着又回马厩中四下找寻,检查了蹑景同另一匹马的肩背和蹄底。

      “照夜如何?”季息偏头问。

      照夜是这次岚州之战后,突厥送来的战马,季息挑了许久,放给宋照岄挑中这一匹,本想今早送给她,也寻着此机多聊几句,可晨露微晞时就候在这里,也没等到她人影。

      “好得很!”石隽抚着这马的鬃毛,贴近马耳,悄声道,“今日你可得表现好些,将军与娘子,全靠你了!”

      “说什么呢?”季息听不清,只高声问道。

      “没什么!”石隽牵了照夜出来,蹑景在一旁蹬踏前腿,又不住地打响鼻,石隽抽出手安抚它,又同季息道,“我们牵了照夜过去吧,将军也不提前说,人家怎知你在此处?”

      二人争论间,只见梳雾捧着个手炉,从正门进来,石隽忙拦住她,急道,“你家娘子呢?”

      “娘子?早去了校场,今日天冷,我再回来加些炭火,取件披风。”梳雾见二人不说话,便抬腿要往里去。

      季息忙拦住她,伸了胳膊也不说话,过了须臾,才缓缓放下,“你家娘子今日的马呢,怎也不见她来牵马?”

      梳雾颇为古怪地看了他一眼,又不敢明言,只道,“娘子昨日便备了马在那边,况且今日只是与众娘子玩闹,前些日子通报,还有骑驴上场的,本用不上我们府里的好马。”

      季息看了一眼偏院,无言半晌,手上解了大氅,递给梳雾,“给你家娘子拿去吧,莫说是我送的,只让她裹着保暖便好”,说罢便招呼石隽,牵了马自去州府。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3章 第十八章(上)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