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第 17 章 ...

  •   大姑姥姥住了几天,在一个赶集的日子,被大儿子接回家了。虽然当奶奶了,但还是家庭主力,家里也缺不得她,能出来住几天已经是极限。

      整个四月,杨奶奶都在为小儿子家的孩子准备东西,淘换鸡蛋、醪糟、红糖,裁剪整理尿戒子煮洗晒干,月底时又做了一次石子馍托人送去。忙碌的阵势让杨妈妈都有点吃醋了。

      这天,杨奶奶用喜庆的大红色绸缎做了一个带帽子的包被,终于给杨妈妈忍不住酸了几句。杨奶奶也知道给小儿媳准备的东西比大儿媳的多,可前几年买东西都要用票,许多东西不是想买就有的,她现在手松也是因为去年布票作废前,想各种办法把家里的票换成了布,她嫁妆箱子里堆的布料,一半都是小儿媳使力给换的。一来因为有东西,二来小儿媳娘家得力,自己也有正式工作,儿子在省城有个事还得靠岳家照看,杨奶奶对小儿媳就有点巴结的意思,希望夫妻俩好好的。

      杨奶奶心知这事做得不公平,大儿媳不高兴了,可她作为婆婆也不愿意嘴上服软,当时笑骂着挡了回去,回头做饭就做了大儿媳妇喜欢吃的麻食。杨妈妈也知道自己的条件不能跟妯娌比,她也不是非要争个长短,可心里的不高兴总得表达一下,让婆婆知道知道,不然别人还以为她不在意,那以后更过分了可咋办。等吃到了自己爱吃的饭,杨妈妈心里这疙瘩就放下了。

      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杨妈妈想得很透彻,她婆婆操持家里的事情,孩子也看护得好,人也明理,比起很多小姐妹,她的境遇已经很好了,她一直也很满足。可这人就怕找错比较对象,比如她要非跟妯娌比个高低,那她也没个双职工的父母,自己也没有正式工作,还要求别人对她们一样,那不是自己找不自在么。开解了自己,想着将来小叔子要在省城定居,家里这院房子就是她一家子独得,杨妈妈心底里那点不甘愿也就放一边了。

      麻食做起来麻烦,杨奶奶平日里事情多,忙起来没个闲,就不愿意做。今天决定做麻食了,杨奶奶也一边听着广播,一边嘴角含笑在厨房里忙活起来。这里就像是她的战场,而她是一位运筹帷幄的将军。

      将揉好的面擀成饼状,切成条,再搓成细条,然后揪下来小指肚大小一块,在撒了面粉的案板上用大拇指一按一搓,就做成一个中间有小孔的指甲盖大小的疙瘩,这就是麻食了,有的地方也叫猫耳朵。

      不同的家庭对于麻食的做法稍有差异,还有一种懒人麻食,揪下来的面疙瘩稍微按一按,使边缘翘起,像个小碗,就那么煮来吃。

      杨梅梅站在奶奶旁边拿着一个面团搓着玩。这是奶奶常用的哄孩子的办法,随手给她一个玩的东西,然后抓紧时间自己干活。

      “奶奶,你看我搓的麻食。”杨梅梅学着奶奶的样子,终于搓出来一个自己觉得很像的,于是拿去献宝。

      “梅梅真厉害!”奶奶看孙女感兴趣就放慢速度给她教,“你看,一按一搓,向前搓,圈起来了中间就有一个孔。”

      “做麻食的面不能太软,面太软中间就搓不出这个孔,就变成聋子了。”奶奶拿了一个搓好的麻食给杨梅梅看,也不在意她能记下多少。在老人的观念里,女孩子都是要学做饭的,现在年纪小就灌个耳音,等长大了再正式教起来就容易了。

      杨梅梅也不知道“变成聋子”有哪里好笑,但她听了就是想笑,“奶奶,我不要聋子的。”

      “嗯,不要,聋子的煮不熟,不好吃。”奶奶笑着继续教学,“面也不能和得太硬了,太硬了搓起来费劲,一顿饭做下来,大拇指疼。”

      奶奶说着就拉着杨梅梅的手指按一按和好的面团,让她感受感受。

      ……

      麻食常见的烹饪手法有两种,一种是烩,一种是炒。家里常做的是烩麻食。烩麻食用的菜也有很多搭配,最简单的就是西红柿、鸡蛋和青菜。奶奶配的菜要更丰富一点,除了花白、豆腐、胡萝卜、土豆之外,还会加入一些干货,像木耳、黄花菜、腐竹。若是到了夏季蔬菜多的时候,还可以加入豆角、茄子、青椒、西红柿、青菜、香菇等,妈妈做的时候还喜欢放一些泡胀的黄豆丰富口感。

      切好的配菜先炒,加入调料,然后倒入没过菜的水开始煮。奶奶会在里面加一点点猪油,这样汤的味道比较香。

      菜烩好之后盛出来,锅中加水,水沸之后放入麻食。麻食的面疙瘩不像面条薄些好煮熟,要多煮几开。煮熟之后,倒入烩好的菜,出锅前还可以倒入打散的蛋液和一些切好的菠菜。

      ·

      时间一晃就进了六月,六月一日开始,中央台播放了一个新电视,叫《小龙人》。没几天,村里天天都能听到孩子们唱:“我头上有犄角,我身后有尾巴……”

      早饭后收拾了早餐用的碗筷,杨奶奶给锅里添水,等水烧开了,把家里的馒头都放进去蒸。

      天气一天比一天热,家里的馒头总是不等吃完就要坏。今天早饭时,馒头吃起来就有点味了,这剩下的馒头再不处理就吃不成了,经历过饥荒年代,杨奶奶可舍不得扔粮食。

      因前几天做石子馍,家里吃了些石子馍,馒头就吃得少了,剩下的馒头还有不少。杨奶奶打算一部分蒸馍花,一部分晒干馍块吃。

      刚变质的馒头有点发粘,变质严重点的上面有一层白色的霉,要是不赶紧处理,等上面发了绿色的霉点,那就彻底不能吃了。

      因为馒头有些变质,杨奶奶就想先蒸热蒸透了杀个菌,再掰成小块放簸箕里在太阳底下晒着,多晒上几日,等馍块失了水分,变得干干的,就能放着慢慢吃了。

      剩下要做馍花的馒头则不能蒸热,蒸热的馒头水汽足,搓不出馍花。馒头揭掉馒头皮,用手搓成碎末状的馍花,平铺在茶盘中,上锅蒸透。蒸出来之后,放辣椒面和少许盐,泼点热油,加上蒜泥拌匀。

      午饭时只熬了一点绿豆汤,馍花做主食,这一顿就能消耗不少馒头。

      杨奶奶正在捣蒜泥,听到院子里大儿媳骂骂咧咧的声音:“杨梅梅,下次再让我看见你爬树,看我不打断你的腿。”

      杨奶奶一听事关孙女,赶紧去看咋回事。她手里还拿着蒜杵蒜钵子,抬眼看到杨梅梅被妈妈提着衣领子拉回家。

      因为天热,杨奶奶给梅梅穿了件暗红格子的小衬衫,早上有点凉,就在上面套了一件毛背心,下身是一件红色的健美裤。这健美裤还是杨红伟捎回家的,说是杨梅梅三妈给买的。杨红伟妻子张雪在轻纺厂上班,能买一些内部价的东西。

      杨梅梅早上出门时还是干干净净的小娃娃,这会半长不短的头发乱糟糟的,戴着一个个花花草草混着编的花环,脖子上戴着两串柿子花串的项链,手腕脚腕也没放过,最绝的是腰间还用树叶子做了一件裙子。那裙子在腰间用细草棍连接的柿子叶做了一圈腰带,然后在腰带上固定了一条条连接好的柿子叶,长度到小腿肚。五月是柿子树盛花期,村里的小孩子已经玩了一个月的花了,特别是女孩子,村里随处都能见到戴着黄色花串的小孩子。这不,树叶子长大了,他们又开始祸祸树叶子了。

      做得还挺有那么个意思的,我孙孙一看就受欢迎!这全套装扮肯定不少人一起给她做的。杨奶奶心里表示了肯定,嘴上肯定要表示谴责,“梅梅你怎么能爬树呢,摔了怎么办?要是摔骨折了,变成瘸子,就只能这样走路了。”说着一瘸一拐走了几步。

      见杨梅梅不以为然,杨奶奶再次出击:“那是摔了腿,要是摔了胳膊,那胳膊歪了,以后就不能吃饭了,因为拿着筷子也喂不到嘴巴里去。”杨奶奶又把胳膊向外弯起来,表示折起来的胳膊是没法把饭喂到嘴里去。

      对杨梅梅来说,没法吃饭可比变成瘸子严重多了,她立刻表示以后不爬树了。

      杨妈妈把杨梅梅头上的花环取了,眼见花环被扔了,杨梅梅立刻捂着脖子上的项链表示拒绝:“你不要扔我项链。”

      眼见杨妈妈脸色变得更难看了,杨奶奶把蒜钵子给杨妈妈手里一塞:“小英,你去捣点蒜泥,我给梅梅洗。”

      杨梅梅依然捂着项链,跟奶奶求情:“你不要扔我项链和裙子。”

      “不扔不扔。”杨奶奶把她头发里的草叶拿下来,打水给她洗手洗脸,等洗干净了就商量:“梅梅,咱们一会儿要吃饭,这个花不小心掉饭里面可怎么办,婆给你拆下来放窗台上,等下午玩的时候再给你戴上,好不?”

      杨妈妈还在一边虎视眈眈地瞪着,杨梅梅权衡一下,就接受了杨奶奶的方案。杨奶奶仔细地把她的项链、手镯脚链拆了,再脱了叶子裙子。

      杨妈妈就拿了毛巾给她拍打身上的脏东西,见到自己辛苦织的毛背心上满是碎屑,还难清理得不行,杨妈妈手下又重了两分。杨梅梅跳着喊疼,可惜被妈妈抓着手臂怎么也跑不掉。

      杨奶奶已经插手了一次,这会儿可不好插手了。是手重了点,但儿媳妇情绪稳定,看样子不会揍孩子了。杨奶奶抱着儿媳妇又塞回来的蒜钵子,以自己的方式安慰杨梅梅:“梅梅,婆一会给你做炒馍花吃。”

      一般家里馍花拌了蒜泥直接吃,很少再费油炒一遍。杨奶奶当然也舍不得费油把馍花都给炒了,就只炒了一小碗给杨梅梅吃。因是临时起意,菜也没准备,杨奶奶就选了最简单的葱花和鸡蛋来炒,鸡蛋炒熟,葱花炒香,把馍花倒进去,撒一点点盐,拌匀了就好了。

      翠绿的葱花、金黄的鸡蛋,这一碗炒馍花又香又好看。

  • 作者有话要说:  多年后看到草裙舞表演,
    杨梅梅:这都是我小时候玩剩下的。┓( ????` )┏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