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4、琅琊学馆 ...

  •   随着清河公主回来的消息传开,上门探望的人越来越多,各个都带着大大小小的礼物。一连几日都人来客往,半月后人才渐渐少了,大大小小的礼品,早就堆满了好几屋子。

      虽然襄城公主不稀罕这些,但是看到这些人这么识趣还是很开心的,当初司马睿刚来江南的时候,那些世家大族可是没有这么给他面子,清河公主一来,却都纷纷带着礼物登门探望,可见皇室嫡系就是嫡系,是那些庶族旁支远远不能比的。

      带着清河公主姐妹一一将礼品观赏一番,襄城公主笑着道:“这些东西虽然比不得当初在洛阳的时候的贵重,也算有心了。既然都是给清河的,就都清点出来,搬到清河的院子去吧。”

      王慕瑶笑道:“姑母真是疼妹妹呢,我来帮妹妹清点吧。”

      除了一些珍贵的药材,和江南特产,还有不少女孩子喜欢的金银首饰,绫罗绸缎,琳琅满目,看得人眼花缭乱。

      王慕瑶正要带着人清点,清河公主却拦住王慕瑶:“姐姐不忙收拾。”对襄城公主道,“多谢姑母厚爱,只是清河如今在府上什么都不缺,实在用不上这些,姑母先帮我收着吧,日后我若是用得着再找姑母要就是了。”

      杨嬷嬷也附和道:“小公主刚刚回来,尚未学过管家理事,这么多东西一下子都送过去,可如何打理,太为难小公主了。”

      襄城公主想了想,也有道理。

      清河公主和王慕瑶还不同,王慕瑶倒是虽然来得时候也不顺利,沦落到典当为生,身边到底还有几个近身侍候的亲信。清河公主可是孤身一人来的,如今身边的伺候的除了她们王家的人,还有琅琊王,南顿王,汝南王等府上送来的人,人多手杂,偏偏清河年纪小,又做了这么些年婢女,没人教她高门大户的内宅事务,确实为难她了。

      原本她这做姑母的应该趁机教导,可是这不是一天两天能学会的,她如今也实在腾不出手来。

      司马睿长子司马绍和庾氏庾文君订了亲,婚期已近,里里外外事情繁多。可是司马睿的正妃早已离世,司马绍的生母又是个胡姬,实在上不得台面,内宅无人照料,少不了她这个做姑母的过去帮着张罗。原本因为清河公主的事,已经耽误了不少时日,如今清河的事情告一段落,司马绍这边实在耽搁不起了。

      “也罢,那些笨拙的东西,姑母先帮你收着,衣服首饰就送到你院子吧。慕瑶,你过去帮妹妹归置归置。明天我和你哥哥都不在家,你好好照顾妹妹。”

      其实清河公主在曹家这些年调养的不错,虽然被钱玉珠虐待了几个月,到底是年轻,很快恢复了过来,虽然身上还有些浅浅的伤疤,身子已无大碍。

      想了想,担心清河公主在家里闷,又叮嘱道:“这里有个琅琊学馆,里面的夫子都是博学宏儒,从经史子集到琴棋书画,无所不授。建邺城里很多高门子弟都在那里读书,热闹的很。你若是闷得慌,就让你姐姐带你到学馆里转转。”

      像琅琊王家这样传承数百年的大家族,是很看重子孙教育,王家能够子孙代代人才辈出,琅琊学馆功不可没。

      王氏随着琅琊王南迁后,房产田地自然是带不走的,王家学馆也不得不抛弃。琅琊王为了感谢王导王敦兄弟,在建邺亲自选了一处风景优美的园林,重新建立了一个琅琊学馆。里面的老师,都是一等一的,寻常人家请都请不来的,其他高门世家纷纷想方设法托关系送儿孙过来念书,甚至琅琊王的几个儿子也都曾过来上课。

      原本琅琊学馆只是琅琊王氏的家学,如此一来成了江南最好的学馆。随着洛阳失陷,国子学毁于一旦,琅琊学馆俨然已经成了事实上的国学。

      初入学堂年龄较小的先入蒙学,学个三年两载,通过考核后,就可以正式进入国子学。

      原本学馆只有男子,这两年又新设了女学馆。

      清河公主对王慕瑶笑道:“那就有劳姐姐了。”

      她原本不肯见人就是为了躲着曹家,如今既然已经见过了曹家兄妹,自然没有继续躲着的必要。

      她也听说过这个琅琊学馆,琅琊王氏的郎君女郎大多数都在那里读书。原本就想找机会找机会和姑母说说好话,看能不能进去,没想到姑母主动开口了,实在是再好不过了。

      她如今不能将自己一直关在王家的院子里,倒不是怕在闷得慌,她性子安静,最是耐得住寂寞。只是今时不同往日,她必须要走出去,多多接触一些人,才不至于遗漏了重要信息。

      当年在曹家的时候,她从司马迁的《史记》开始,研习了不知道多少史书,曹云芝更是将他们司马家的家史抖了个底朝天,她自己也有意无意找庄子里负责下山采买的人打听一些消息。但是却唯独没有人给她提到母后的一丝消息。

      自古以来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谁家若是出了什么丑事,想要瞒是很难瞒住的。大晋皇后嫁给了匈奴王,这么大的事,无论朝廷怎么想遮掩都是很难遮掩住的,钱玉珠知道,曹云芝知道,曹统等人肯定更是一早就知道了。

      可是他们和她的身份不同,立场不同,或者将这件事当成一件伤风败俗的事讳莫如深,或者当成一件丑事来磨磨牙。没有人知道这件事对她多么重要。

      别人告诉自己的都是他们想让自己的消息,没人知道你真正的需要什么。以后,她不能让自己困在一个地方,被动的接受别人告诉自己的信息了。

      兰陵亭主应了一声,问道:“妹妹在宫里应该也曾读书识字吧?”

      “母后也曾请父子教过,只是这些年有些荒废了。”

      她在曹家倒也曾经读过不少书,只是如今既然瞒下了这段经历,就不能再提了。

      兰陵亭主有些为难:“以妹妹的年龄和身份,按理说应该去国子学。但是毕竟耽误了这些年,乍然过去难免吃力。若是去蒙学,又不太合适。”

      “这有什么,清河是公主,身份尊贵,去读书不过图个玩乐,难不成还指望她去考个功名不成?你们明天去逛逛,喜欢在哪里就在哪里,都是小事。”襄城公主不在意道。

      读书的事说定后,王慕瑶带着人帮清河公主收拾东西。

      烛光下,上好的绫罗飘逸华丽,让人移不开眼,好几套名贵的珠宝首饰更是泛着莹莹的光泽,一看就价值不凡。王慕瑶也算见过世面的,还是忍不住多看了几眼,赞不绝口。

      清河公主挑出最好的几套头面:“妹妹还没有及笄,很多首饰用不上,放在我这里也是白白浪费,姐姐若是不嫌弃,就送给姐姐了。”

      王慕瑶受宠若惊,连忙推辞:“不行不行,这都是给你的,我怎么能收。你不知道,自从江北陷落后,很多工匠都生死未卜,有些好东西花钱都买不到了,珍贵的很。你好好收着吧,再过一年半载就用得上了。”

      “我们姐妹之间,分什么你的我的。我刚来的时候,姐姐不也把自己最好的衣服首饰送我了吗?姐姐只管拿去就是了。”

      王慕瑶有些不好意思:“这不一样,你刚来,原也没有什么衣服首饰,我送你是应该的。”

      清河公主笑着坚持道:“姑母和叔父已经给了我许多,如今又得了这些,我哪里插戴的过来,姐姐就当帮我好了。”

      这些钗环首饰虽然好看,毕竟镶金嵌玉的,也怪沉的,她并没有多喜欢。母后一向不喜欢珠翠满头,却依然美的风华绝代,而钱玉珠即便插金戴银,也仍旧俗艳。她并不需要靠这些金玉之物在装点门面,既然表姐喜欢,那就干脆做个顺水人情。毕竟王慕瑶算是同辈中和她最亲近的人了,这些天对她也挺照顾的。

      “那我就先收下了,等你用的时候,我再还你。”兰陵亭主十五六岁,原本也正是爱穿爱戴的年纪,到底抵挡不住这些金玉之物的诱惑,客气了几句也就收下了。

      清河公主又挑了几匹色泽鲜亮的料子:“母后说我穿艳丽的衣服不好看,我看这几匹料子倒是很衬姐姐,姐姐拿去裁衣服吧。”

      看清河公主真心要送,王慕瑶更加感动,这才是姐妹,什么好东西都想着和她分享。不像王家那些人,虽然平时姐姐妹妹的叫着,一看她置办个新首饰,做件新衣服,就阴阳怪气的,生怕花用了他们王家的钱。

      要知道,她姨母出嫁的时候,她皇帝姥爷不知陪嫁了多少金银珠宝,就算她日日穿金戴银,花用的也是她姨母的嫁妆。

      想了想,附耳过去,低声道:“回头姨母再给你东西,你只管收着,莫要再推辞了。”

      清河公主随口应了。

      见清河公主没当回事 ,兰陵亭主咬咬牙道:“你若是不要,也是白白便宜了外人。我可告诉你,对人别太实诚,即便你身边的人,也要提防一些。”

      有心多说几句,看清河公主一脸懵懂的样子,又咽了回去。

      清河公主表面不在意,其实王慕瑶的话,都听了进去。

      如今,她虽然是金尊玉贵的公主,身边仆婢成群,可是举目望去,全是陌生人,一个真正可以信任的也没有。

      莫说下人,即便是琅琊王,甚至对她一直关怀备至的襄城公主,她也不敢完全信任。

      她还记得,当初他们过江,原本就是奔着姑母来的,可是一直到走投无路,到钱府为奴,也没见到襄城姑母的面。虽然她当时病的昏昏沉沉,不记得到底有没有来到王家,但是当时她并不是孤身一人,身边还有侍卫宫女陪着,还有不少盘缠,不应该找不对门。

      当时若是姑母能够收留,那些侍从根本没必要弃她而去,留在王家或许不比在宫里的时候,也比做一个背主之人隐姓埋名的好。

      可是襄城公主这些天对她的关心,也不像是假的。衣食住行,事事亲力亲为,照顾的无微不至,她很难相信,姑母会将当初病的奄奄一息的她拒之门外。

      一边是照顾了自己多年,多次舍命保护自己的侍从,一边是虽然相见不久,却对自己疼爱有加的姑母,她实在不知道应该相信谁,如今也无从对峙了。

      至于琅琊王,即便让她隐姓埋名过日子,母后从来都没有说过让她投奔过这些远方的藩王。来找琅琊王,实在是知道母后的消息后,万般无奈下的选择。

      第二天,兰陵亭主带着清河公主去学馆。

      女学毕竟新办不久,就一个太乐博士,教授歌舞礼乐,两个嬷嬷教授女红,诗词书画都是隔着屏障和男子一起上课的。

      兰陵亭主先带她在蒙学那里转了转,有七八个学舍,里面大多数是七八岁以下的孩童。授课的夫子也很年轻,有些其实就是国学那里的学子。

      兰陵亭主见清河公主不感兴趣,带着她往里院走,走过一片树林,跨过一座小桥,不远处,又是一片幽深的竹林。

      兰陵亭主指了指竹林旁边的一个亭子道:“前面就是国学了,那里的老夫子规矩多,不好随便入内,你先在亭子里等我吧,我去找长豫哥哥。”

      清河公主答应一声,到了亭子里坐下。

      现在大概是上课时间,学子都在学舍里读书,外面非常清静,连个人影都没有。学馆里面不让婢女嬷嬷跟着,清河公主一个人坐在静谧的竹林里,有些百无聊赖,从荷包里摸出一些姑母给准备的零食慢慢吃着。

      一荷包的零嘴快吃完了,王慕瑶还不见出来,四周却渐渐热闹起来。

      几个身姿窈窕的女子手捧着书卷说笑着走来,到亭子旁边,看到里面已经坐了一个衣着俭素的女子,顿时有些不悦。

      和闲云山庄不同,能来琅琊学馆读书的都是高门子弟,各个浑身上下都是上好的锦罗绸缎,绣着繁杂的花样。

      一个蓝衣女子上前道:“你是什么人,谁让你坐在这里的?快走开,别打扰我们读书。”

      清河公主突然发现,她忽略了一件重要的事。

      她在洛阳说的是洛阳雅言,后来到了钱家,不得不学说吴语。后来在曹家,日常说的也是吴语。后来认亲的时候,为了证明自己的身份,在琅琊王府和姑母家说的都是洛阳雅言,一直也没什么问题。

      现在这几个女子说的话,却和她之前学的两种都不一样,虽然仔细辨别也听得懂,但是多少有些吃力。依稀听曹云芝说过,现在建康的人说的是金陵雅言。

      猜测这些都是国学里读书的高门贵女,清河公主想了想,装作不懂,起来用洛阳雅言道:“我是来这里读书的,在这里等人,打扰几位了。”

      “你也是来读书的?”一个紫衣女子打量了清河公主几眼,头上只斜插着两根白玉珠钗,衣服料子虽然不错,却只绣着最简单的花纹,看着就透着寒酸,也用洛阳雅言问道:“你是哪里人士?”

      洛阳雅言是大晋的官话,虽然如今都以说金陵雅言为荣,洛阳话也是会说的。

      “我是清河...”

      “清河崔氏”公主两个字还未出口,就被一个黄衣女子打断,冲着蓝衣女子笑道“这可是芸芸姐姐的同宗呢,姐姐终日说自己家里富贵,怎么同宗姐妹穿成这样?”

      崔芸芸当即脸色有些挂不住:“她也是清河崔氏?不可能。我们清河崔氏都在江北,根本没有过江。”

      这些年虽然因为战乱,很多大族纷纷抛家舍业的南渡,但是也有很多家族家大业大,实在舍不得离开祖祖辈辈生活了数百年的故土,留了下来。清河崔氏就是其中一个。

      很多值钱的田产果木,耗费几代人积蓄盖成的房舍等等祖业,都是带不走的。即便是能带走的金银珠宝,车马牛羊,一路上南下,也会折损大半。即便到了江南,原本江南人就不怎么欢迎他们,若没有些能耐,也很难在江南立足。

      即便琅琊王氏这样的名门望族,又有王导和王敦兄弟提前在江南开路,也仍然很多人不愿意南下。

      崔芸芸的母亲出身琅琊王氏,琅琊王氏准备过江的时候,恰好崔氏带着孩子在娘家,在外祖母和舅舅的劝说下,一起走了。

      清河公主明白过来,原来问的是地域:“我是洛阳人士。”

      “我就说呢,我们清河崔氏怎么会有这样的人。”

      “原来是洛阳来的贵人啊。失敬失敬。”紫女子笑道,语气里一点尊敬没有。当初洛阳城里虽然遍地贵人,但是自从五年前洛阳城被攻破后,那些人都做了匈奴人的俘虏,如今侥幸活下来的,那都是来投亲靠友打秋风的。

      清河公主有些奇怪,不明白为何这个紫衣女子对洛阳有这么大的敌意,反问道:“你是哪里人士?”

      紫衣女子冷汗一声,不屑于回答,一边黄衣女子讨好着帮着解释道:“王冉姐姐出身琅琊王氏,母亲是河东裴氏,祖母是泰山羊氏,你又是什么出身”

      王冉父亲,母亲,祖母,各个出身赫赫有名的大族,那些江南那些眼高于顶的士族,也要让他们三分,她确实有高傲的资本。

      清河公主笑道:“这倒是巧了,我母亲也是出身泰山羊氏。”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