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我家的李太太 ...

  •   微博上有则笑话,老师问笨鸟先飞的含义,一个小孩写道:世界上有三种鸟,一种是先飞的,一种是不飞的,还有一种最讨厌:自己飞不起来,就下个蛋,要下一代使劲飞。看到这里我噗嗤一乐,这不就是我家的李太太嘛!

      李太太是我妈妈,今年51岁,看起来还很年轻,喜欢跳广场舞,常常振臂一挥,呼啦一下就召集了一帮阿姨们跳舞。李太太还特意买了个大音箱——她十分嫌弃之前的小音箱声音不够响亮。李太太在我眼里就是个神奇的人物,她总能叫得动这些阿姨们,这种能力仿佛是与生俱来的。这总让我想起工人阶级大罢工,李太太肯定是那个煽风点火最起劲儿的——但领头的肯定不是她,就像广场舞中,教跳舞的不是她,但拎音箱攒班子的人肯定是她。阿姨们也很听李太太的,因此一有个什么事情,总会找她唠个没完。这让我觉得很神奇。
      李太太也会充分利用她的这种能力,比如有一次商场里做宣传,朋友圈里满多少个赞,就能换一把类似仕女图里的蒲扇。李太太很喜欢这种小玩意儿,就挨个在她的各种微信群里吼:“姐妹们,快去给我点个赞!”用不了一秒钟,就能看到李太太在自己的朋友圈下面发:“谢谢亲们,够啦!”李太太玩微信也很有意思,喜欢发语音,不喜欢打字。每次发完语音还要再听一遍,而且声音喜欢开到最大,有一次我实在受不了——我喜欢安静,就问李太太,“为什么要再听一遍呢?”李太太就会很理所当然的说:“看看我有没有说错话。”由此让我意识到李太太是个很怕出错的人。

      李太太的好面子已经成了一种病态。我觉得可能跟她的出生有很大关系。
      李太太的父亲,也就是我的姥爷,是个高中生,在那个年代是个很有文化的人。高中没读完就自告奋勇参了军,后来当了个排长还是什么长之类的,总之是个带有长字辈的官员。解放后成了我们那里的一个酒厂厂长,再往后又变成电厂的一个高层领导,为了避嫌把李太太安排进了另外一个工厂。李太太在这个时候认识了我爸爸。我爸爸着实不是个有出息的人。他只喜欢喝酒拜把子,哦,还有斗地主。有时候我常想,李太太肯定是瞎了眼,才看上了我爸爸。因为跟我爸爸拜把子的那些兄弟,我的那些叔叔大伯们,后来一个个都发达了,只有我爸爸是个扶不起的阿斗。

      我想,可能是因为婚前婚后经济状况差别太大,再或者是身边亲近的朋友赚钱的速度远远超过了我们家,所以李太太才会那么焦虑。——她太爱攀比了。而且又那么要强。周围又有一大波姐妹们看着她。她太想争第一了,然而这种焦虑她又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那时候她只是一个工厂的工人。她很看不起做生意的买卖人,才会把这种压力转嫁到我和弟弟身上——迫切的盼望着我跟弟弟出人头地,好为她挣回面子。可惜我跟弟弟都太菜了,满足不了她的这种期望。

      我跟弟弟小时候都在姥姥家长大,一直长到4岁开始记事了才被接回到自己家。那时候李太太忙于工作,没时间照顾我们,我奶奶又懒得带小孩子,嫌小孩子烦人——婆媳问题可能是那个时候就已经种下了。听我姥姥说我小时候很欢脱,上树下河捉□□,无所不能,有一次还从房顶上摔了下来,一头栽到雪堆里,吓坏了所有人。李太太知道后很担心,买了礼物从市里跑回来看我。我穿着小红鞋在门口又唱又跳,见了李太太笑的很开心,李太太也很高兴,还给我糖吃,但是下一句就笑不出来了——因为我冲她说了句“阿姨好”。这件事被李太太念叨了好几年,现在偶尔还会提一提,我想她那个时候肯定很难过。
      但是这件事我也很难过。因为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来,我跟弟弟小时候应该都是很外向很活泼的孩子。现在却双双变成了很内向,不爱说话,不愿意出门,甚至有点社交恐惧症,可见李太太的教育是多么高压。我痛恨极了她的这种教育方式,希望我以后不要变成这个样子。

      我上幼儿班的时候,家里还住在工厂的大杂院里。我的第一波小伙伴就是跟我住在同一排的小姑娘。那时候我们几个被分到三班,住在另一排的小孩子们被分到一班,就这样天然的形成了两个小帮派。当时不知道什么原因,两个小帮派闹了矛盾,最后竟然打了起来。我为了替一个好朋友出头,一拳打在另一个小姑娘脸上,把她的鼻子打出血了。李太太当晚就买了很贵的礼物拉着我去道歉。这件事我是有印象的,因为当时觉得很委屈,自己没错为什么要道歉。李太太很强硬,逼着我道歉。我想从那时候开始,李太太的教育方式就有问题了。因为这件事给我带来的影响是:打人就是不对,不管什么理由。我后来想想这是不对的,这样不问青红皂白的赔礼道歉,让我和弟弟慢慢变成了一个软包子的性格,即使被人欺负死了,也不敢吭一声。类似的事情后来也发生过一次,我弟弟跟一个小伙伴起了争执,我明明知道是那个孩子不对,但还是眼睁睁的看着李太太不分青红皂白地责骂弟弟,逼着弟弟跟那个孩子道歉。解释根本没有用,李太太根本听不进去我和弟弟的任何解释。

      但这个时候我并不恐惧李太太,真正让我对李太太心生恐惧的是另一件事。弟弟从老家被接回来以后,一直没有小伙伴愿意跟他玩儿。直到后来一个家里收废品的孩子出现——这是大人眼里的坏孩子,也没有人愿意跟他玩儿。弟弟跟那个孩子很快成了好朋友。李太太很不满,一直念叨,什么样的人就会交什么样的朋友,跟收废品的孩子玩,将来会被带坏的,让弟弟少跟他来往。李太太天天念叨,弟弟受不了就答应了。后来老师打电话到了家里,说弟弟跟着那个孩子去网吧,还偷钱——那个孩子偷拿了家里卖废品的钱。李太太就炸了锅,当天晚上就把弟弟揍了一顿。李太太下手一向很重,我很害怕,就上去劝,没想到李太太一把拉着弟弟去了厨房。那时候厨房里有个大水缸。李太太拽着弟弟的手放在水缸上,抽出菜刀,要剁掉弟弟的手。我吓坏了,连忙拦李太太,弟弟也哭的一塌糊涂,发誓再也不敢了,再也不跟那个孩子来往了。李太太根本不信,要把弟弟赶出去。如果我拦着的话,就一起赶出去。那时候年龄太小了,大概是8岁,弟弟5岁的样子,根本认识不到李太太是做做样子的,不可能真的剁下去的。我拉着弟弟被轰出家门后,压根不知道该去哪里。我就带着他躲在房后面窗户底下的一个角落里,我抱着他痛哭。印象中一直呆到晚上天很黑了以后,住在隔壁的一个爷爷下班后回家,发现了我俩,于是拉着我俩回家,劝了李太太好久,我和弟弟才被允许进家门的。这件事实在印象太深刻了,以至于后来我会觉得,李太太是真的能下得了手的、是真的能对自己的孩子造成伤害的人。

      当然也不仅仅是因为这一次。家庭暴力在我们家实在是太过于平常的一件事了,以至于我都觉得很正常,甚至一度觉得不打骂孩子的爸妈反而会很奇怪。小学五年级的时候,班里开了一门思想品德课,普及最基本的法律知识。当时有一次语文考试,分数下来,我考了97分,差三分满分,已经是班里第一了。我那时候很高兴,拿着卷子回家给爸爸看,爸爸也很高兴,会表扬我。然而正当我一心期盼妈妈下班回家表扬我的时候,换来的不是奖赏,而是一顿打骂。记忆实在太深刻了,因为当时很不理解为什么考了第一还要挨打,就顶了嘴。妈妈一边打我一边歇斯底里的问:“为什么不是满分?” 妈妈一向下手很重,家里量衣服的木尺、刷床铺的木头刷子,常常用不长久——都被打断了。第二天我鼻青脸肿的上学,颧骨乌青了一大片,被前后桌的同学嘲笑了好久。刚巧那天品德课讲到《未成年人保护法》,前后桌的同学一致要我去法院告妈妈,我也很听话,回家就告诉了李太太:打孩子是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要是再打我,就去法院告她。李太太用她一贯的说风凉话的语气警告我,如果去告状,就会打的更厉害。挨打这件事一直持续到高中,因为高中我去了外地上学,李太太鞭长莫及,打不到我了。不过说来也很奇怪,每次挨打后的一段时间,我的成绩就会飞速提高,简直就是恶性循环。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